INSIDE Sherlock 攝

Volvo C40 Recharge 試駕:Android Automotive 加主打安全、純淨是什麼感覺?

所謂的「歲月靜好」,大概就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解釋,在各項科技加持下,為駕駛者與乘客提供了一段平穩舒適、安靜沈穩的旅程。當然,身為歐洲豪華品牌的 Volvo,在創造行車質感絕對是毫無疑問的厲害,只是這麼具跑格的外型,加上電動車創造出的超強動力,少了一點點操控性略顯可惜,但瑕不掩瑜,這仍然是輛優秀的 Volvo 純電跑旅。

Volvo 在近日舉辦了品牌科技日,筆者有幸受邀前往試駕 C40 Recharge Twin Motor 這台電動跑旅車款,親身體驗許多 Volvo 在電動車上所搭載的專屬科技。這次的試駕路線是由大溪威斯汀度假飯店開至中庄調整池,單趟約 20 分鐘的路程,雖然短暫,但對於 C40 Recharge 的各項科技配備與駕駛、乘坐感受多有體驗。

其實C40 Recharge 與之前 INSIDE 為大家試駕的 XC40 Recharge 在各方面都非常相似,但其實除了跑旅的外型以外,XC40 Recharge/C40 Recharge 在更新 2024 年式時,動力單元有大幅度的更新,除了原先單馬達版本由前驅改為後驅外,雙馬達版本也將前後搭配的兩顆 150kW / 420Nm 永磁同步式馬達改為前軸搭載 110kW / 250Nm 感應非同步式、後軸維持 190kW / 420Nm 永磁同步式馬達。

INSIDE Sherlock 攝

INSIDE Sherlock 攝

前方有 31L 的置物空間

原廠對於這樣的改變似乎相當重視,而筆者在做了許多功課後,對這個改變也有更多的發現。在不改變總輸出動力(300kW/408PS)的狀況下,針對其前後馬達做更動,無非是要在效能上能夠有更好的表現,也確實,新年式的 XC40 Recharge/C40 Recharge 在更新動力與電控系統,續航里程從原先的 418km 大舉進步到 602km。

這次 Volvo 在試駕前分享了 Volvo 在電動車上的五大科技,分別為:電能科技、安全科技、智駕科技、潔淨科技與音響科技,筆者也會就這幾項科技去做分享,最後再總結整體的駕駛與乘坐感受。

電能科技

在電能科技的部分,Volvo 除了從動力單元著手,更精進其內部的材質,導入碳化矽(SiC)打造的功率半導體,讓全車電控、充電、續航等等都更加精準。

除此之外,其電池也做了更新,電芯電量從 194Ah 提升為 202Ah,在同樣 27 個模組數量下將總電量由 78kWh 提升至 82kWh,同時快充電��由 400A 提高至 500A、直流快充最大功率由 150kW 增強為 200kW,10% 至 80% 快充時間也由 37 分鐘縮短 28 分鐘。

安全科技

「安全」一直都是Volvo 這個汽車品牌的造車核心價值,透過各項數據分析等等,進而提升車輛的「安全科技」。從成立「交通事故調研小組」以來,Volvo研究了超過 43,000 多起事故,這些數據成為其開發安全技術的基礎。

Photo Credit: Volvo

Volvo 也針對電動車在車體上為其作出調整,為電動車特別設計鋁型框架結構在前方潰縮區下方設有防撞鋼橫樑,有效降低電池被刺穿的風險,同時,電池箱側面結構的設計能有效分散碰撞力道,保障電池組的結構穩定。為電動車特別開發的CMA 底盤將電池平整置於底盤上方,前後雙懸吊與各項電氣化系統設備都預留了專屬空間。

此外,電池模組內部的溫度感知器能精密監測運行溫度,每個電池模組都配有防火隔層和最密三層防火結構,在熱失控時能有效預防起火,確保20 分鐘不會出現明火,電壓系統也具有 IP67 等級的防塵防水性能,全方位守護電池安全。

Photo Credit: Volvo

智駕科技

身為第一套導入台灣市場的智駕系統,Volvo 當然也在這部分下了不少心力。在現行的純電車款上,Volvo 使用了超音波感測器,最高可以選配到 12 顆之多,加上毫米波雷達、全車 5 顆攝影鏡頭,透過音波、雷達波與視訊偵測,達到更強大的智駕科技。

Photo Credit: Volvo

筆者這次在試駕的時候,很可惜由於時間的關係,無法完整測試到 PA2 整套智駕功能,不過有測試到其「前車駛離警示」的功能。個人認為,其前車警示功能對於台灣道路駕駛來說算是「偏晚」,前車大約要駛離約兩個車身左右才會警示駕駛,以台灣的市區駕駛環境喜歡跟車跟的比較緊狀況下,可能已經處在被按喇叭邊緣了。

Photo Credit: Volvo

連網科技

Volvo XC40 Recharge/C40 Recharge 車輛內也搭載支援 4G LTE 的 SIM 卡,車輛本身就具有聯網能力,其使用的車載系統則是採用與 Google 合作開發的 Android Automotive OS,可以將自己的 Google 帳號綁定到車載系統上,就可以透過手機內的 Google 相關 App 與車載系統同步,最多可綁定 6 個 Google 帳號,打造個人化的數位體驗。

INSIDE Sherlock 攝

首先,車載系統的 Google Maps 能夠同步 Google 帳號,試駕的時候原廠人員有為我們示範,可以直接用手機上的 Google Maps 設定導航目的地,然後直接連線到車內,即可將導航資訊傳送到車機上,上車只需要打開車機系統的 Google Maps App,就可以開始導航。而在電動車上,如果車機判斷導航路程超過其剩餘的續航里程,還會規劃中間停靠充電站點做能源補充,這點算是非常的實用。

Photo Credit: Volvo

INSIDE Sherlock 攝

內建的 Google Maps 導航圖資讓整體導航更加精準與便捷

試駕過程中原廠人員也有為我們示範 Google Assistant 語音控制的功能,基本上所有控制都可以使用 Google Assistant 語音控制,包含車內空調變換溫度、風量及播放音樂、啟動導航等等。比較可惜的是目前系統仍然只支援英語,但根據原廠人員的說法,Volvo 的車載系統支援 OTA 遠端軟體更新,之後會透過OTA 的方式更新車載軟體,很快就能支援中文了。

INSIDE Sherlock 攝

Android Automotive OS 車載系統主頁��

INSIDE Sherlock 攝

內建的 App 算是精簡,不過也夠用了

試駕前原廠人員也為我們展示 Volvo Cars App 的各項功能,除了能透過 App 隨時檢視車輛停車位置、電池電量,也可以預設充電時間、調整慢充功率等。當然,Volvo Cars App 也支援一些遠端遙控功能,例如上鎖解鎖車輛,以及提前開啟冷氣讓車內空間預冷,這在夏天經常高溫達 35 度的台灣,可說是非常令人振奮的功能。

Photo Credit: Volvo

清淨科技

Volvo 很早就開始打造無毒車室、車內空勁清淨功能等,這次他們也在試駕前跟我們分享了許多關於 Volvo 在車上做的「清淨科技」。

Volvo 在每一台車出廠前都會經過陽光模擬器的測試,確保在高溫下,車室內的甲醛揮發量達到標準,同時 Volvo 也組成一支由 8 名嗅覺專家組成的「Nose Team」,對車輛內裝散發的氣味進行評鑑,確保車室內的氣味適合人體乘坐。

「清淨科技」同樣為車內空氣品質提供了實時監控,透過AIU 電濾式集塵淨化程序,捕捉空氣中的微小懸浮微粒,而靜電纖維活性碳濾芯則針對1 微米級別的微粒過濾效果達到 98.3%,對 PM2.5 顆粒的過濾效率更是高達 99.9%。APMS 車室空氣微粒監測系統能即時顯示車內 PM2.5 濃度,讓駕駛者一目了然。

在進入車內前,可已透過 Volvo Cars App 遙控啟動 CZIP 循環換氣系統,據原廠數據顯示,60 秒內就能減少密閉車室中的有害物質,經過 SGS 測試,其空氣清淨系統能隔絕 99.9% 的 PM2.5 和 98.3% 的 PM0.3,保護乘客遠離有害物質。

Photo Credit: Volvo

INSIDE Sherlock 攝

在車載系統中也有頁面可以顯示各項空氣品質數值

Volvo 對車內材質也十分嚴格,全車的織品都符合 Oeko-Tex Standard 100 國際環保標準,皮革座椅獲得 ECO LABEL 歐盟環保標章認證,所有與人體接觸的金屬部件均通過 Nickel Test 珠寶級貴金屬釋放標準檢測,確保乘坐環境的安全與舒適。

在試駕過程中,筆者完全沒有聞到所謂的「新車味」,雖然很多人在買新車的時候可能很享受這個體驗,但經過許多報告顯示,產生這個味道的氣體其實對人體有害。

另外,關於織布之類的科技可能需要長期持有或者比較長時間的市價才能比較有感受,但是筆者在乘坐時對於其中一個細節覺得很貼心,在像筆者這樣接近 180 公分的身高,在進出車門,甚至乘坐的時候其實很容易碰撞到頭部,但由於其內裝頂棚的材質是柔軟的織布,所以即使碰撞到也不會覺得不適或甚至受傷,這個體驗算是個人覺得非常細微但很貼心的設計。

駕乘體驗

筆者這次與主編 Chirs 各自駕駛去程與回程,約 20 分鐘的時間,所以體驗到了駕駛以及乘客兩種不同的體驗,駕駛的車款是 C40 Recharge。

INSIDE Sherlock 攝

C40 Recharge 擁有相當聚跑格的鞋被外型設計

先說結論,個人覺得 C40 Recharge 是一輛不折不扣的 Volvo 汽車,平穩、舒適,在駕駛的時候令人感到安心,外加電動車安靜、線性加速的特性,都讓 C40 Recharge 乘坐起來相當舒適。

在駕駛 C40 Recharge 的時候,一起步就能感受到 C40 Recharge 的動力調教並不如一般印象中的電動車來的暴力,溫和的起步伴隨漸漸浮現的動力,即使面對上下坡的道路,也不用刻意去深踩電門或是煞車,基本上可以很自在的去控制動力輸出,輕鬆就能將車輛駕駛的平順,乘坐者也會因為這個特性而感受到 Volvo 的舒適性。

但 408PS 的動力也不是帳面數據,一腳重踩電門仍可以感受到電動車瘋狂的加速性,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把車速拉抬到 80km/h 以上,所以也不用擔心如果需要在快速道路或者國道上超車會缺乏加速力道的問題。

轉向是另一個個人覺得的優點(但也是缺點)。C40 Recharge 在低速時的輔助力道讓車輛在低速行駛時可以非常容易的轉向,到稍微高速時,輔助力道的減低也讓方向盤變得稍微重手,讓高速過彎時的指向性更好掌握,但這就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低速彎時的轉向力道過輕,例如在過髮夾彎時,轉向就會變得很輕手,這時就會讓人不敢做出比較極限的操作。

不過相信會選擇 Volvo 這個品牌的消費者,本來就不會做太多極限操駕的動作,只是覺得在配上這樣的動力時,如果能夠有更好的操控性的話,配合起來可以讓車輛的整體性能更加平衡。

Photo Credit: Volvo

Photo Credit: Volvo

INSIDE Sherlock 攝

音響系統採用高階品牌 Harman/Kardon,音質表現算不錯,高中低音都相當平衡

底盤的部分,C40 Recharge 擁有絕佳的坑洞處理能力,方開出飯店,遇到減速帶或者是崎嶇不平的坑洞,即使車速較高,都可以細膩的將其造成的小彈跳處理的非常乾淨,所以在平順駕駛時可說是完美無瑕。

但為何特別說「平順駕駛」呢?因為 C40 Recharge 在高速時的側傾實在令人不安。筆者在駕駛時有嘗試在安全的狀況下,用比較高的速度去過一些急彎,當車輛駛過煞車點,重煞時幾乎都沒有點頭的時候,本期待可以很放心的將 C40 Recharge「丟」進彎中,但一但開始轉動方向盤,隨之而來的側傾讓我不敢再做更激烈的動作。

但這並不是這輛車的錯,畢竟是一輛跨界 CUV,Volvo 也不是強調激烈操駕的品牌,物理上的側傾本就該如此,甚至應該更加明顯,Volvo 將 C40 Recharge 的側傾處理至此,已經仁至義盡。但如同我上述所說,擁有傲人的動力的同時,如果可以更具有操控上的樂趣,會令這輛車更吸引人,至少會更吸引人。

但以一般駕駛狀況來說,C40 Recharge 可以滿足 95% 的行駛狀況,正如原廠人員講的,他們在開發的時候是先求舒適再求操控。

這次體驗實在有點短暫,所能體驗到的並不多,日後若有機會,我們會再將C40 Recharge 商借出來,做一次更詳細的評測,包含其聯網能力、車載系統 UI 介面等等,再做更詳細的介紹。

INSIDE Sherlock 攝

核稿編輯:Chris

快加入 INSIDE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給你���新、最 IN 的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Photo Credit:Microsoft

AI 創新浪潮席捲全球:微軟 DevDays Asia 2024 技術盛會強勢登場

「DevDays Asia 2024 亞太技術年會」將於 8 月 12 至 14 日於台北、8 月 16 日於高雄盛大登場,聚焦生成式 AI、Copilot 和 AI PC 等前沿技術,帶來四軌並進的豐富議程與實作課程,為與會者提供全場域沉浸式學習和跨界合作機會。

隨著 AI 技術的爆炸性成長,越來越多企業導入 AI 技術來優化服務、搶佔市場,身處時代更迭的科技浪潮中,如何移植寶貴的轉型經驗、跟上瞬息萬變的市場,就成為當代企業決策者、開發技術人員不可不答的關鍵課題。

今年 8 月中旬,微軟即將分別於臺北、高雄盛大舉辦一年一度的「DevDays Asia - 亞太技術年會」,邀請來自亞洲各地的技術人才,打造國際級的知識與技術地共享交流平台。

Photo Credit:Microsoft


立即報名 DevDays Asia - 亞太技術年會,了解最新 AI 技術解決方案!


啟航 AI 新紀元,全新規劃隆重登場

今年年會以「啟.AI 跨躍時代  動.共拓創新佈局」為主題,帶來一日四軌並進的豐富議程,內容包括趨勢論壇、���術專家對談、技術工作坊、開發社群活動、解決方案攤位展示等。

活動號召頂尖的國際專家與開發者,獨家分享最新的雲端科技實戰經驗,並邀請產業客戶與合作夥伴展示應用成果,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Photo Credit:Microsoft

永續與創新技術齊飛:「DevDays Asia 2024」五大亮點搶先看

  1. 前沿技術與創新應用
    掌握生成式 AI、Copilot 的最新開發趨勢與框架,了解如何結合資安、維運與數據治理技術提升企業生產力,在商業應用中發揮最大化的關鍵力量。
  2. 精英交流與生態圈合作
    集結美國微軟總部頂尖專家、國內社群大神與各行業開發者,分享技術靈感與應用實例。
  3. 全場域沉浸式學習
    規劃「開發者聚落」活動,與台灣重要開發者社群合作,邀請專家、社群講師蒞臨,現場對談解答開發者疑問;並與臺灣電腦書專賣店「天瓏書坊」合作,提供開發者最實用開發工具。
  4. 硬派實作與 GitHub Copilot Workshop
    安排 GitHub Copilot 百人 Workshop,讓開發者體驗 AI 如何幫助我們開發一個真實且可執行的應用程式。
  5. 企業合作與應用
    本次年會在台北和高雄兩地盛大舉行,無論南北場次,皆有多間技術廠商與合作夥伴的應用實例分享展出,讓與會者親身體驗 AI 技術的無限可能。
     

Photo Credit:Microsoft

作為技術開發者、企業領航者的創新舞台,DevDays Asia 2024 不只匯聚技術精英,跨界探索者齊聚一堂,更是激發創新火花、掌握前沿動態、驗證商業策略的盛會。期待你一起加入,共同開啓亞太技術新篇章!

DevDays Asia 2024 活動詳細資訊

-台北場-
活動時間:8 月 12 日(一)~8 月 14 日(三)
活動地點:華南國際會議中心

-高雄場-
活動時間:8 月 16 日(五)
活動地點:高雄萬豪酒店


立即報名 DevDays Asia - 亞太技術年會,了解最新 AI 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