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icture taken and released on May 29, 2024 by Taiwan's Central News Agency (CNA) shows NVIDIA's founder and CEO Jensen Huang speaking to the press outside a restaurant in Taipei. (Photo by CNA / AFP) / Taiwan OUT - China OUT - Macau OUT / Hong Kong OUT - RESTRICTED TO EDITORIAL USE (Photo by STR/CNA/AFP via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信件絕不超過6行!前 NVIDIA 員工:跟黃仁勳工作「像把手插進插座」

報導指出黃仁勳性格反覆無常、說話嚴厲,雖然他承認自己語氣有時無心地粗暴,但這是腦子裡想的和嘴裡說的話不一致。儘管如此,NVIDIA 留任率依然很高。

著輝達(Nvidia)股價不斷創新高,執行長黃仁勳的工作習慣和領導方式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和《紐約客》(The New Yorker)報導,黃仁勳每日與員工聯繫的電子郵件「極其簡潔」,篇幅不超過 6 行。黃仁勳也希望員工在撰寫電子郵件時,能遵守這個原則。

輝達在全球擁有超過 26,000 名員工,《商業內幕》引述曾在輝達工作的 3 名員工,其中一位高層指出,黃仁勳的寫作風格被比喻為「勒索信」(Ransom Note),因為 Email 短小精悍、直切主題;輝達內部甚至有一些專門用語,如「TL」的意思是太長(too long)、「DR」意思是沒讀懂(didn’t read),藉此強調簡潔的重��性。

「向他(黃仁勳)發送超長的電子郵件,會遇到麻煩。」一位前員工指出,輝達的電子郵件寫作形式是雙倍行距,每行一個句子,可能不超過 5、6 行。

Email 不寫超過 6 行!輝達黃仁勳超重視時間,力求溝通務必簡潔、光速

黃仁勳對「時間管理」極其重視,《紐約客》指出,黃仁勳要求員工設想「光速」做完事情的方法,也就是要快速反應、迅速行動,然後盡一切努力實現的目標。

此外,黃仁勳要求員工每周提交一份清單,列出 5 件「最重要的事」,這有助於黃仁勳迅速了解輝達各地的工作情況,也讓他能在必要時建議不同部門或地區的員工協作;對內部員工來說,這樣的溝通模式也有助於人才集中注意力在最關鍵的任務上。而黃仁勳通常會在深夜查看這些信件,並逐一回覆數百封信件。

這些「特殊」的內部管理模式,不只存在於輝達。日本亞馬遜創始成員佐藤將之便在《亞馬遜會議》指出,在亞馬遜幾乎看不到 PPT 或條列式的會議報告,因為亞馬遜規定會議報告必須以「敘事形式」書寫,通常是以 Word 製作、印好後在開會時發放。之所以禁用 PPT 與條列式報告,是因為「一旦以重點條列的方式來寫,閱讀時容易因人而異,產生不同詮釋。」反而拉長團隊建立共識的溝通時間。

Email 被戲稱勒索信,走動式管理也讓員工冒冷汗!「像把手指插進插座」

除了電子郵件,黃仁勳還有一些「獨特」的溝通習慣。黃仁勳經常在基層員工的辦公桌前駐足,詢問工作情況,這些詢問有時會給員工帶來壓力。產業分析師漢斯 · 摩西曼(Hans Mosesmann)指出,在矽谷你可能可以瞞天過海,但不能對黃仁勳這樣做,因為他會發脾氣。

黃仁勳的性格反覆無常,且說話方式嚴厲。雖然他承認自己的語氣有時會無心地粗暴,但這其實是他腦子裡想的和嘴裡說的話不一致所致。部分員工形容,與黃仁勳交流就像「把手指插進插座裡」。但儘管如此,輝達員工的留任率依然很高。

黃仁勳的領導風格雖然嚴厲,但簡潔、高效的溝通方式,和對工作優先順序的重視,顯示出他對於提升公司效率和專注於核心業務的決心。這些特質在輝達股價持續攀升的背後,扮演了重要角色。

隨著輝達在 AI 革命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黃仁勳的職場習慣和管理心法,未來勢必會持續受到各界關注和討論。

責任編輯:Chris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經理人,INSIDE 經授權轉載。快加入 INSIDE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給你最新、最 IN 的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AWS 在台設立基礎設施區域(Region)資料中心,2025 正式啟動未來將投資數十億美元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日前正式宣布將於 2025 年在台灣設立 AWS 亞太(台北)區域(Region),目的賦能台灣企業客戶獲得三大目標效益,並且伴隨日後將展開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計畫,支持台灣市場擁有更充沛能量發展雲端服務產業。

2006 年成立的 AWS ,經過十多年的醞釀,日前正式宣布將於 2025 年在台灣設立 AWS 亞太(台北)區域(Region),目的賦能台灣企業客戶獲得三大目標效益,並且伴隨日後將展開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計畫,支持台灣市場擁有更充沛能量發展雲端服務產業。

事實上, AWS 在台灣的投資案可看出具規劃性的策略。從 2014 年先推出兩個 Amazon CloudFront (邊緣節點),主要用來提供 CDN (內容交付網路)、 DNS (網域名稱系統)服務;接著 2018 年在台北開設第一座 AWS Direct Connect 站點,並於四年後在 2022 年啟動 AWS Local Zones (本地區域),接著就是 2025 年將打造首座 AWS 亞太(台北)區域級的資料中心(Region)。

Photo Credit: TNL Brand Studio

AWS 在台首座區域級資料中心,目標賦能企業客戶三大目標

所有的投資,背後一定有務實的戰略考量。 AWS 台灣解決方案架構師主管 Ivan 解釋, AWS 會在台北設立 Region 主要瞄準三大關鍵要素。

第一是讓台灣的開發者、新創、企業、教育、娛樂、金融和非營利組織,直接在本地的區域資料中心執行應用程式,相較把應用程式放在鄰近區域(如東京、新加坡)的資料中心運行,在地的資料中心能展現更高效率,儲存資料或應付工作負載,達成低延遲的效益。

第二個目標則是賦能台灣的用戶,加速驅動數位轉型、商業創新的腳步。因為新的 AWS 區域資料中心可以執行運算、儲存、資料庫、分析、機器學習(ML)和人工智慧(AI)等 AWS 提供的技術,讓用戶在雲端釋放創新潛力。

第三個實質的效益,則是可以幫助特殊行業,例如政府機關、金融業者得以因應法律規範。因為機敏資料在過去是無法存放在其他區域的資料中心,而 AWS 資料中心落地台灣之後,得以合規方式,儲存像是顧客或公部門的重要資料,��助���升資料���全,又可以符合監管要求。

台北 Region 共三個 Availability Zones 組成,強化數位韌性

AWS 的區域級資料中心,實際規模比想像中更龐大。 Ivan 舉例,台北的 AWS 區域資料中心啟用後,屆時會有三個可用區域(Availability Zones, AZ)組成,每個 AZ 之中又會有至少一個、至多數個資料中心所組成。為什麼台北的區域資料中心特別規劃三個 AZ ? Ivan 解釋,核心考量就是為了達到「數位韌性」備援目的。

三個 AZ 坐落在不同位置,讓距離有所區隔,每個 AZ 之間也會有獨立的水電系統、冷卻裝置、以及相關安全硬體措施;而且 AZ 與 AZ 之間,會透過超低延遲的高速頻寬網路相連接,來達到三個 AZ 彼此後援。若遇到特殊狀況一個 AZ 若毀損,其他兩個 AZ 就能立刻啟動備援機制,讓數據及程式應用持續運行,達到實際分散風險的價值。

除了關注運作韌性,對於資料須符合國際(特別是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規範, AWS 針對這部分也有相對應的舉措。 Ivan 指出,因為牽涉資料合規要求,企業客戶有自主權選擇把資料落地到某個 Region 儲存、處理, AWS 不會主動幫客戶把他們的資料備份到其他的 Region。

除此之外,有些企業客戶的終端用戶資料可能來自不同市場,特別是歐洲顧客的資料,這時候,使用 AWS 的雲端應用如何確保符合 GDPR 相關規範?對此, Ivan 提到 AWS 符合 143 個相關合規及認證等標準,包含球資訊安全性標準支付卡行業(PCI)資料安全標準(DSS)、聯邦資訊處理標準(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s, FIPS)。另外在 AWS 的架構環境,也有提供 300 多個聚焦在資料安全、資料合規、資料治理等面向的服務給客戶運用。

除了硬體基礎建設,AWS 還挹注更多軟性服務能量

AWS 亞太(台北)區域(Region)正式營運後,除了有硬體基礎設施在運作,對於客戶的服務還包含其他面向,特別是培訓與認證方面,將有 AWS 的業務經理、解決方案架構師、專業服務顧問、合作夥伴等角色,幫助台灣的客戶實現數位轉型。「從 2014 至今,我們在台灣已經培訓十多萬位的技術人才、雲端人才, AWS 的長遠目標是放眼 2025 年,在全球達到 2,900 萬人的培訓與認證計畫,」 Ivan 補充道。

對於要把地��� IT 環境搬到雲端,或是要把其他 Region 資料搬遷到AWS 亞太(台北)區域(Region), AWS 會提供哪些具體協助?Ivan 提到他們所給予的遷移解決方案,會示範遷移過程的 Best Practice ,過程當中也會提供遷移白皮書,內容有具體的方法論或工具說明,指引客戶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搬遷作業。

等搬遷之後,企業在使用 AWS 資源或在雲端執行應用程式之際,若遇到問題或想把雲端資源的使用更為優化,後續可以透過 AWS Trusted Advisor ,也就是藉由機器引擎來檢查、評估用戶的雲端環境之效能、彈性、安全性、營運狀況。 AWS Trusted Advisor 會進一步給予建議及實作,來達到成本最佳化目的。

從 Ivan 分享的內容可發現, 2025 年 AWS 在台灣本地資料中心上路後,得以與 AWS 在全球的機房串聯成巨大網絡,而且也可以為台灣用戶帶來4個層面的實際效益,包含增加營運彈性、降低傳輸的延遲、資料儲存合規、擴大服務深度及廣度,讓更多台灣企業享受雲端帶來的便利及效率,為台灣的創新能量增添更多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