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罵台灣爛,在台灣罵中國差?當陸配和陸生成為YouTuber,兩岸夾縫中的流量密碼

在中國罵台灣爛,在台灣罵中國差?當陸配和陸生成為YouTuber,兩岸夾縫中的流量密碼
圖片來源:歪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一個陸配或陸生公開談論台灣和兩岸,無論她是否關心政治,都會被政治關心。只要台海仍在牽動全球的敏感神經,她們「愛台灣」的口號就依然可疑。但至少,隨著她們在公共領域的能見度增高、參與社會的能動性增強,將不再是被擺佈的棋子,亦不再隱入塵���。

文:秋涼

來,大家看,我拿到了身份證!

在YouTube頻道的影片裡,何新瑤曬出自己剛領到的台灣身份證。因為手機開了美顏,上面的大頭照也跟著變形,她試著調整證件的角度來避開被美顏,但還是忍不住笑起來,「反正就是變形就對了。」

圖1
Photo Credit:作者提供
2022年9月9日,何新瑤在YouTube頻道曬出自己的台灣身份證。(影片截圖)

這部不到15分鐘的影片拍攝於2022年9月9日,迄今觀看次數已超過113萬,從頭到尾看完會碰到兩個隨機廣告。對於YouTube的廣告商來說,觀看次數意味著曝光次數,每次廣告播放時他們都要付費。

據台灣人氣網紅「愛莉莎莎」稱,每10萬觀看就能讓她賺進約6000台幣(約1335人民幣),按這個公式推算,何新瑤的這部影片能賺進1.5萬人民幣,每分鐘價值1000元人民幣。不過,想要每部影片都能達到這一成績並不容易。在何新瑤5月發佈的21部作品中,破10萬觀看的只有4部,話題涉及大陸遊客、老公薪水、蓋自建房等,強調兩岸觀點的大不同。

在台灣,YouTube是使用人數最多的影片分享網站。據2020年6月的統計,YouTube觸及超過1,800萬名18歲以上的台灣觀眾,相當於台灣成年人口的九成,奔著「網紅最好賺」的都市傳說,無數內容創作者在上面追尋著關注度。其中,像何新瑤一樣來自大陸的YouTuber已經賺到了第一桶金,這得益於他們特殊的身份:陸配,或是陸生。這兩種身份被認為是台灣YouTube特有的「流量密碼」。

台灣官方的最新統計顯示,陸配人數已超過36萬,其中九成以上為女性;同時期陸委會的統計顯示,自2011年開放大陸學生赴台入讀以來,陸生人數總計超過20萬人。早在2011年,就有陸配以夫妻的名義開設了YouTube頻道,人氣最高的訂閱數超過25萬;2012年起,亦有陸生開始加入YouTuber的隊伍,人氣最高的訂閱數超過20萬。

《歪腦》採訪到在台灣的三位陸配和一位陸生,在她們做YouTuber的心路歷程中,探討跨越兩岸的議題。

「台灣特供」:國族主義與資訊差的生意

陸配呆米在YouTube頻道上有1萬訂閱,她是山東人,來台之前在上海從事廣告業。據她觀察,陸配YouTuber發三類話題最容易有流量:第一類是誇台灣踩對岸,「如果在(台灣)這邊誇大陸好,台灣沒有,那就是來找罵啊」;第二類是打「腥膻色」的擦邊球,例如起個標題「老公好厲害啊讓我受不了」,但點開其實啥也沒有;第三類是涉及政治意識形態的。但這三類話題她都不想觸碰,哪怕訂閱數因此而停滯。

2019年,呆米跟隨工程師丈夫開始在新北市生活,因為在豆瓣、知乎上刷到很多「負能量」的陸配話題,她決定開通YouTube頻道,初衷是做個「兩岸和平的溝通的使者」。她的第一部影片就是聊陸配受到的歧視,畫面中的她笑眼彎彎,像話家常似的對著鏡頭娓娓道來。留言區的台灣網友有人誇她長得可愛,對她的到來表示歡迎,也有人罵她「山東大媽」,還有人提意見,嫌她說話聲音小,也沒有配字幕。

呆米從第二部影片開始配字幕,前幾部是簡體字,後來都改成繁體字,方便台灣網友們觀看。起初她不懂怎麼漲粉,每部影片的觀看量不過一兩百,其中包括她先生的熟人。有一天,突然來了個大陸帳號罵她的陸配身份,她當真地回復了十幾條,流量一下子飆升到幾千,這激勵了她持續更新,訂閱數也不斷攀升。2021年,《三立新聞網》授權引用她的YouTube影片內容,新聞小編起的標題是:「陸配談台婆媳關係,大贊她是偉大女性」。

在台灣,一個來自的大陸YouTuber登上新聞,並不是新鮮事。陸生YouTuber廖小花曾在台灣生活近6年,就多次見諸報端:2020年,這名廣東女生在《立報傳媒》發表專欄文章,稱「我愛台灣,她也是我的故土」;2022年,因為交台灣男友被母親勸分手,她在影片裡哭著問網友怎麼辦,被多家台灣媒體報導;2023年,她離開台灣到德國進修,拍影片記錄自己參加徒步,因為口音被華人同伴誤會是台灣人,又上了台灣的新聞……

「外國人怎麼看台灣?」對於台灣人的這種普遍心態,移居海外多年的台灣作家林志都曾這樣描繪道:

「若是外國人讚賞台灣人『有人情味』,台灣美食『好好吃』,台灣夜市『真有趣』,台灣生活『好便利』……等,我們常會為了這些正面評語感到飄飄然,甚至熱淚盈眶,有時還會覺得『我們根本沒那麼好』;而若是外國人批評台灣人『自私、自掃門前雪』、台灣食物『不好吃,好噁心』、台灣街道交通『髒亂』,我們也常會『自掌嘴巴』、『痛哭自省』,嘴上說著『鬼島不意外』,然後互相責怪罵成一團。」

林認為,台灣人之所以有這種心態,是缺乏自信的表現。他指出,長久以來台灣總是被當成殖民者或是遙遠中央政權的邊陲,台灣在台灣人眼中的形象,也往往都是以外來人的眼光形塑而成。於是,當台灣人將「中國人」視為語言相通的外國人,來自大陸的YouTuber怎麼看台灣,也成了台灣民眾關心的話題之一。

台灣人何時開始和「中國人」劃清界限?

根據台灣學者吳叡人等人的觀點,要追溯到1964年的《台灣自救運動宣言》,其中蘊含的公民民族主義被視為台獨運動的新理論基石,它在90年代隨著本土化浪潮的興起而成為顯學。1998年李登輝提出的「新台灣人」概念,即體現了這種公民民族主義:它基於認同民主和「台灣共同體」的意識,區別於「舊台灣人」以族群、血緣定義的族群民族主義,後者也被視為帶有神秘、威權乃至恐怖主義的色彩。

於是,對於來自大陸的YouTuber,一個台灣特供的走紅套路出現了:「質疑台灣人,理解台灣人,成為台灣人。」聊聊兩岸生活的不同,抒發「愛台灣」之情,都是台灣網友喜聞樂見的內容。當陸配何新瑤拿到台灣的身份證,在頻道上激動分享喜悅的同時,也點燃了無數台灣網友的熱情:5600多條留言中,最熱門的一條有1620個贊,寫著「恭喜成為台灣人,永遠歡迎愛這土地的人。」這部影片也是她YouTube頻道至今最熱門的作品。

在轉戰YouTube之前,何新瑤一度活躍在大陸的影片平台上,例如《今日頭條》、《西瓜影片》等。因為她口齒伶俐,又更新得勤,鼎盛期坐擁30多萬粉絲,有自己的「瑤家君」。在西瓜影片僅存的拍攝於2019年的少量影片中,她打扮樸素,拍自己接孩子放學、陪孩子玩耍的日常,也會聊一些兩岸日常的對比,例如吃自助餐、買護膚品的區別等。

「那個時候我只是做著玩的,其實大陸(平台)割韭菜挺嚴重的,做那邊賺不了多少錢的。」何新瑤笑著說。她原本對YouTube興趣不大,直到有一天發現上面有人盜用她的影片,「我七點鐘發佈,她八點鐘轉過來,連封面帶標題,原封不動地全部搬過來,然後開通收益了。」她發私訊交涉,但沒有得到回復,於是決定親自出馬,把拍好的影片同步上架YouTube,開通3年來積累了15萬訂閱,將YouTuber這份副業做得有聲有色。

介於中國網路「牆」的存在,大部分大陸用戶很難接觸到牆外資訊,於是「搬運」成了很多線民的慣常操作,這也使得侵權和盜用變得普遍而難以察覺;但資訊的隔絕,無疑又為流動在兩岸間的「中間人」創造了新的商機。

和何新瑤一樣,陸生小杜也發現自己在大陸平台發佈的內容被搬運了。她大學的時候嘗試打工,在2020年簽了一家大陸的MCN公司,以陸生的人設配合公司拍攝短影片,例如對方要求「拍一下台灣的垃圾車」,她就按自己的想法拍好、製作好,傳給大陸的對接窗口,進而發佈到多個影片平台上,那裡也活躍著不少台灣用戶。2021年,因為YouTube的盜用影片怎麼檢舉都不完,她決定開一個頻道,完全由自己獨立運營。

小杜說,剛開始在MCN打工的時候,她看到惡評會氣到心臟疼,覺得受夾板氣:「一般大陸人評的話就是說,啊為什麼要去台灣呀,哎台灣都已經落後了,台灣人就會說滾回你的中國。」對於誇她的網友,公司的運營人員會以她的名義回復一些客套話,「謝謝您的支持」之類的,碰到來罵的人,運營也會罵回去,小杜覺得這樣對她的形象不好,加上MCN公司的抽成很高,「特別坑人」,做了十個月,就和公司解約了。

有了在大陸MCN的打工經驗,小杜做YouTuber還算得心應手,開通頻道3年來已積累了近10萬訂閱。她最熱門的一部影片是到南投看日月潭,因為想家而崩潰大哭,這條不到11分鐘的Vlog吸引了174萬多次觀看,按台灣的行情能賺進2萬多人民幣。作為陸生,小杜無法在台灣合法地打工,靠做YouTuber可以獲得一些收入。雖然她堅持一周至少更新兩部影片,但觀看量突破百萬的只有這一部,如果不接廣告,僅靠YouTube廣告分成,「吃飯都感覺不太夠」。

不過,小杜說自己做YouTuber不是圖賺錢,和陸配呆米一樣,小杜也希望化解兩岸之間的偏見,像是回北京的時候,她會特別拍一些好玩的地方給台灣網友看,「想讓台灣人更知道大陸」。但她也有過翻車的時候:「有一次,我覺得為什麼所有的在台灣的大陸人都拍台灣好棒,我就是要反向操作,就拍了一個(影片)講台灣的缺點,像是交通不方便之類的,說了五六部,結果我剛上線一個小時,就被罵爆了,然後一堆退訂的。」她立刻把那部影片刪除了,「不敢留一天」。

與其他受訪者相比,麥麥的YouTuber經歷像更是全職太太的「逆襲」。她曾在大陸一家遊戲公司做過行政助理,自從2014年結婚來台後,她很快生了兩個孩子,再也沒有上過班。她嘗試過拓展自己的圈子,前些年去參加陸配群的線下聚會時卻碰到傳銷,這讓她覺得在現實生活中結識陌生人,似乎有點不可靠。起初麥麥並不知道有陸配在做YouTuber,只是想在孩子們上學後「起碼有一件事情可以做」。

2022年10月6日,她在上傳的第一部影片裡介紹了自己和老公結婚的經歷,很快就有台灣網友給她留言,「要加油啊」、「跟老公好好相處」之類的。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麥麥的頻道吸引了近7.5萬訂閱,最熱門的影片有60多萬次觀看量,內容是她以一個媽媽的立場稱讚台灣政策好,「怎麼一直發錢?」現在,在送完孩子們上學之後,她會花一些時間經營自己的頻道,也接了不少台灣廠商的廣告,從床墊、台劇到燕麥奶。

按照台灣的行情,她的訂閱量不到10萬算「小網紅」,接一部廣告最多可以賺進10萬台幣,換成人民幣就是2萬多元。

「永遠的外人」: 在國族與父權意識的雙重凝視之下

色誘呆丸肥宅啊,這是統戰的第一步,硬了。

在台灣的熱門論壇PTT上,對於這些以女性為主的大陸YouTuber,「鄉民」們的評論往往混雜著���意、好奇和基於性別的凝視,八卦版上時常有人盤點,問「哪個比較漂亮」。

「比基尼穿起來,美金進口袋。」何新瑤曾在頻道裡這樣戲謔道,也大方分享過自己在海邊的比基尼影片,收穫了近9萬觀看量,留言區紛紛稱讚她身材好、「像少女」。

但另一位陸配YouTuber麥麥發現,這類方式也不總是奏效,很多時候,流量主要隨大環境的趨勢,尤其是兩岸關係的敏感時期:「像是一年前(總統大選前夕),陸配發什麼都會火,某些時期可能不管你發什麼,好像流量就很普通。」今年4月17日,麥麥分享了自己去移民署提交申請的影片,宣佈自己很快就能拿到台灣身份證,雖然題材和文章開頭何新瑤的影片相似,但觀看量尚不到何的十分之一,似乎過了「最容易火」的階段。

此外,「性感」也不能讓陸配YouTuber免于來自網友的政治審查,例如訂閱量最高的陸配YouTuber薇薇(“HereComesUU”)憑藉「老夫少妻」人設走紅,時常曬出自己的火辣身材,她的丈夫被台灣熱門論壇PTT戲稱為「台男之光」,但在2023年,薇薇丈夫遭網紅爆料,身陷「台奸」傳聞,被指是「中共同路人」,引發台灣線民口誅筆伐,以至於薇薇不得不出面澄清,稱要跟造謠者跨海打官司。

作為陸配和陸生的女性,無疑是性別和國族上的雙重「他者」,也承受著來自這兩種身份的壓力。台灣學者康庭瑜曾指出,社群媒體的女性使用者面臨著兩難:一方面,性化的身體展演逐漸成為一種社群常規,另一方面,蕩婦羞辱的凝視仍然時時監控和規訓這些女性使用者。香港學者朱蘊兒則指出,「好配偶」與「壞新娘」是民族主義的兩張面孔,看似截然不同的典型敘事卻疊加出了一套恩威並施的論述系統,規訓陸配以犧牲自我、順從父權、效忠台灣,來實現進入民族共同體的願望。

對於以異性戀男性為主要畫像的民族主義者,陸配YouTuber所展示的女性身體是被男性氣質和民族主義敘事所同時征服的戰利品,倘若她們的網路展演有所出格,例如脫離了妻子、母親、兒媳的身份,甚至成為假想敵,批評和攻擊便接踵而來。

2014年台灣的一份官方研究表明,無論是出於工作還是婚姻的理由,多數台灣人並不歡迎更多的外籍人士來台灣。陸生長期受到台灣「三限六不」政策的約束,不得打工、就業等等,以至於有人哀歎陸生是因兩岸博弈處處被動的棋子。陸配雖然能夠工作和入籍,成為「新住民」,但有觀點認為,陸配被視為「永遠的外人」,例如在2008年討論開放陸配工作權利時,就有許多民進黨立委反對,稱不能讓這些外人來搶台灣人的工作。2016年亦有研究指出,一些陸配不僅在就業時遭受歧視(例如不會講台語),也要承受夫家人因兩岸資訊差、不信任和敏感的政治立場產生的歧視。

在亞洲,台灣一向被視為民主自由的燈塔,但當外人觸碰到最核心的參政權時,會讓許多台灣人焦慮國安問題。根據法律規定,陸配取得台灣身份證到年限為6年,比外配多2年,而如果要在台灣參政,需要設籍滿10年後才可登記參選。2023年總統大選前夕,陸配徐春鶯因被民眾黨列入不分區立委名單,受到各方攻擊,儘管她早在2000年就已經放棄大陸的戶籍並取得台灣的國民身份證。

陸配群體也逐漸進入兩黨的政治視野。2024年3月,國民黨擬推動陸配縮短入籍年限,反對者認為這會讓陸配更容易行使參政權,可能會增加國民黨的支持者。國民黨立委徐巧芯點名陸配YouTuber「焦慮主婦Lia」(于利雅,以下簡稱Lia),歷數她參與過民進黨的多個公開活動,指出她「支持民進黨」,以反駁該法案的反對者。但這位曾經活躍的YouTuber迅速在臉書發帖撇清,「提起陸配時,可不可以不要想到我」,強調自己已經是台灣籍,又表態「支持祖國統一」。

這似乎和她曾經的狀態大相徑庭。2020年時,Lia開設了YouTube頻道,以陸配身份表態支持台灣民主,風格犀利潑辣,吸引到近15萬訂閱,亦多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例如,2020年10月,她發佈影片稱自己入台5年首次受到台灣人歧視,登上台灣單周YouTube討論聲量第一名,此後她又發佈影片稱個例不能代表所有台灣人,並掉頭攻擊批評她的陸配社團「噁心」,「一邊罵說台灣人歧視大陸人,一邊又死賴在台灣不回大陸。」此番言論也引來時任國民黨主席的江啟臣留言,稱「台灣人很好客……歧視、攻擊、貼標籤不是台灣社會的常態!」

公開報導,Lia曾在上海、深圳等地的日企上班,來台後「當過飯店服務人員,免稅店賣過鳳��酥,餐廳當服務生和洗碗人員」,也上過台灣政府提供的免費職業課程學服裝設計。作為YouTuber走紅後,Lia一度簽約台灣的MCN公司「VS Media」,但在2021年5月解約,後被對方侵權盜用舊影片,她在頻道怒駡對方「當我是衛生紙」用完就丟。

有台灣網友認為,她不太熟悉台灣政壇對媒體的操縱度,「比較容易被帶風向」。2022年5月,Lia做客民進黨的Podcast頻道,大談台灣的自由環境,說自己已經是「精神台灣人」。同年9月,她獲得台灣護照和身份證並在頻道高調「開箱」,隨後在10月出席民進黨「社群之夜」(政黨造勢活動),呼籲選民要積極投票。

轉變也始於這個秋天。Lia取得台灣身份證與護照後,按台灣的法規需要回大陸除籍才能生效,但因為遲遲未取得返台所需的大通證(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她在大陸滯留了三個月,期間連拍多部影片哭訴,引起外界關注,台灣網友紛紛猜測她是否受到大陸官方的刁難。但在2022年12月取得證件後,Lia再拍片澄清是誤會一場,指都怪自己「太心急」,並向大陸相關公部門致歉及道謝。

返回台灣後,她一改往日的高調作風,一度將頻道的影片刪到只剩4部日常話題,宣佈「邊緣人自己玩」。據英國BBC的報導,有「小粉紅」陸配稱,Lia在台灣為了流量迎合綠營觀眾,不停酸大陸,因此被陸配團體所討厭,並透露Lia是作為「異議份子」被人舉報到國安,而如果是「良民、好公民」就不用擔心被刁難。

圖3
除籍風波後的焦慮主婦Lia YouTube頻道如今只剩下七部影片。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儘管Lia對於自己的轉變原因三緘其口,但震懾已經形成了:大多數陸配都表示不清楚Lia到底經歷了什麼,但何新瑤表示自己會盡力避免做「刺頭」,麥麥覺得太多人關注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而呆米成為母親後變得更加謹慎,在接受採訪時已經停更超過一年,稱「不想讓我小孩在台灣有一點點被曝光的可能性」。

當吃瓜群眾紛紛對Lia的「退圈」感到好奇的時候,也有人基於自己的理解,告誡台灣人要對這些「外人」保持警惕。

例如,加拿大華裔移民張堯自��是幫助台灣抵抗中共認知作戰的民主鬥士,在Youtube上有14多萬訂閱,對於Lia的「退圈」,張堯在X上發文稱,Lia的表現說明在中國的壓力面前「台灣被捨棄了」,並以此為例反問台灣人:「38萬中配(陸配),在中國的壓力下,台灣中國二選一。告訴我,Ta們中不背叛台灣,不捨棄台灣的,有幾個?」

台灣專欄作家蕭良嶼則撰文稱,Lia的所作所為代表著陸配的普遍現狀:「要人權的時候很大聲,但只要遇到一點點壓力,就一定會出賣台灣。」

在以台派聯盟為代表的獨派團體眼中,無論陸配如何宣稱自己「愛台灣」,她們都可能「賣台」,並且會影響她們身邊人的國家認同。因此,當國民黨、民眾黨、新黨力挺陸配「也是台灣人」,推動陸配入籍年限由6年改為4年時,獨派團體則痛批這一行為是「洗人口」,稱國民黨和民眾黨是利用國會多數,將洗入更多中國公民及依親人口進來台灣,危及台灣的民主價值,對此獨派團體予以堅決抵制。

即使在台灣學界,對於如何看待陸配與外配入籍待遇不同,也存在爭議,例如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表示,外配的入籍流程必須有「歸化」(放棄原本國籍)程式,但陸配卻是放棄原本「戶籍」的雙軌制;而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蘇彥圖則認為,所有國家對於新移民都要求宣誓效忠,不希望他們在國家認同上出現雙重忠誠或認同衝突,陸配議題最主要關鍵是在兩岸問題,台灣政府因國安考量設下限制,但對於這些差別待遇,都必須提出合理解釋。

「兩岸夾縫」:如何拆除心裡的牆

「在中國罵台灣爛,在台灣罵中國差,根本人格分裂。」這是PTT鄉民對於陸配和陸生YouTuber最常見的批評。

何新瑤認為這是台灣網友的偏見,「我發了可能有一兩千部影片,只有十幾部是我覺得台灣哪裡不好的」;另一方面,在台灣生活多年後,她對於兩岸的差異有了更深層的理解。「台灣和大陸的受眾不一樣。」何新瑤坦言,她剛做YouTuber的時候延續了在大陸社交媒體上常見的「粉紅」立場,但隨著台灣網友訂閱數的增長,她需要更多地考慮台灣網友的喜好,而他們並不歡迎粉紅言論,常常與她辯論,給她科普一些過去她不瞭解的東西,講得多了也讓她有所動搖。

何新瑤自稱性格很「沖」,過去在大陸平台上往往一言不合就對罵、拉黑,但在YouTube上,她發現台灣網友「特別有耐心」,會翻出她陳年的發言然後質疑她的觀點,「也不拉黑我,每天跟我在裡面嗆」。

與此同時,何新瑤也開始受到「小粉紅」的垃圾話攻擊——這些攻擊者出沒在許多華人YouTuber的留言區,有時像潮水一樣洶湧而至,有時又像是集體放假了似的消失不見。這讓她對這些聲音產生了懷疑。有人罵何新瑤是為了賺美金做牆頭草,不相信她的轉變,但何新瑤表示,這是她「清醒」之後的選擇。

「當我查到真相的時候,其實我是很難過的,我就覺得不對呀,我從小到大聽到的是這樣子的,它不可能騙我的,然後知道原來還有另一層故事,那個感覺是很受傷的。」

她以前依賴百度,連怎麼做影片也是在上面搜索學會的,但後來她習慣用Google,也開始接受後者帶來的資訊,看到了這個世界更多的面向。

何新瑤說自己轉變的最大原因是小她五歲的先生,邂逅的時候他們是同事關係,這��來自台灣彰化、個頭不高的男生對她一見鍾情,發起了猛烈攻勢。何新瑤說,一開始自己沒看上他,但後來覺得到了該定下來的年紀,加上她當時還在世的父親一錘定音,認定這男生是個值得託付的人,於是成全了這門婚事。最初她開始做陸配blogger,就是因為先生的鼓勵,而且他一向尊重和支持太太——這也是其他陸配YouTuber丈夫們的普遍態度。

其他受訪者也表示,在YouTube上有被小粉紅的帳號「噴」過。麥麥說自己會儘量忽略他們,但也有一次她專門拍了影片,解釋自己誇台灣不等於抹黑祖國,她回國的時候沒有被「喝茶」、關小黑屋或者受到任何阻撓,不過她並不期待溝通效果,「完全就是看觀眾自己造化,你們能理解就理解。」呆米則表示,這些謾駡也會轉化為流量,但到了後期,需要照顧到真正受眾(台灣網友)的感受,「如果想要友善的留言區,還是要小心發言。」小杜漸漸發現,許多留言並不是針對她的內容,而是自顧自地評論國際形勢,「當時就特生氣,現在就無所謂了。」

圖4
2023年10月14日,麥麥在YouTube頻道曬出小粉紅的私信。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平台的審查日益嚴厲,頻頻下架何新瑤的作品,又給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我發一個普通的台灣便當,它也給我下架,太讓我受傷了。」她嘗試過瞭解審查機制的黑箱,像是用抖音的私密帳號搜索一些敏感議題,看有沒有人「開第一槍」,在大陸平台上發佈的言論也儘量「點到為止」。但這些努力付之東流,「我上傳十個影片,八個都給我下架了」。

很快她的《今日頭條》帳號被永久封禁,微信被限制使用朋友圈的功能,在僅存的《西瓜影片》帳號下,至今仍有人追著罵她「雙面人」,隔三差五就有自媒體部落客把她挖出來「鞭屍」,或是打著愛國的名義蹭她的流量。

何新瑤最終決定徹底放棄大陸平台,專注做YouTuber,因為「這邊它讓我可以自由地說話」,哪怕台灣也不乏網路暴力。曾經有一些黑粉順藤摸瓜,找到她女兒同學家長的臉書,發私信要他們的孩子去霸淩她女兒,也有粉絲爆料給她,說有幾百人的Line群組每天都在用各種下流話罵陸配。但何新瑤說,自己已經被磨練出來了,「你經歷過大陸那種炮火的攻擊,你來台灣,會覺得毛毛雨。」她笑著說,那些罵她的人春節應該拎著兩瓶酒來看看她,「他這一年都指著我活著的」。

她的形象變得更加時尚,會背著Gucci包出鏡,也變得更敢講,多次拍影片回擊小粉紅的攻擊,但不再批評台灣——因為「牆」的存在,她能觸及的大陸用戶有限,但可以觸及台灣用戶。4月3號發生全台大地震後,僅過了4小時,她就上傳了和母親聊地震的新作品,48小時吸引了近10萬觀看量。

小杜認為,陸生做YouTuber是有意義的,「如果喜歡你的人變多的話,至少別人會站在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2023年底,台灣宣佈將陸生納入全民健康保險,她採訪了親自前往官方說明會的陸生Peter。在這部影片的留言區,台灣網友意見紛紜,形成了一場小型的公共討論。不少人反對這項政策,認為健保應當是台灣國民專享,批評民進黨「要把健保送給陸生」,也有人抱怨自己在別國讀書的時候也沒有享受到醫療保險,或是在大陸生活多年也沒有用過大陸的保險。

不過,更多人還是表達了對小杜的善意,認為「政治歸政治,健保歸健保」,兩岸的緊張局勢不應當波及無辜的陸生。有台灣網友留言表示,「全民健康保險是集全民的力量,説明需要的患者,受到良好的照顧,不用擔心醫療費用過高……這就是社會互助的精神。」

圖5
2023年12月28日,小杜關於「陸生納入台灣全民健保」的影片下,台灣網友意見不一。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何新瑤認為,現在做YouTuber「已經過了紅利期」。在流量最洶湧的2022年和2023年,台灣經歷了新冠疫情的爆發到趨緩,「今日��克蘭,明日台灣」的焦慮,「藍白合」等政治戲碼,而中國經歷了白紙運動與全面清零政策的終結,深陷內憂外患。YouTuber們記錄下這些變局,並由此獲得了扶搖直上的風,但今年以來,收割流量似乎變得更困難了,為此她們需要變得敏銳。

小杜說,如果結束了陸生身份,就不會再集中兩岸話題了。麥麥依然認真打理著頻道,她珍惜這個屬於自己的舞臺,期待訂閱數「到一個階段維持就好」。

事實上,當大陸和台灣的緊張關係持續,甚至出現更多動盪,她們的「紅利期」或許還會更長。

大陸學者任冬梅指出,YouTube已成為政治傳播與輿論塑造的新媒體平台之一,台灣政治人物亦紛紛將其視為經營的新領域,例如柯文哲團隊早在2014年就開設頻道,並在今年1月突破百萬訂閱數。

在「兩岸一家親」貫穿中共對台政策時,「中共認知作戰」亦成為籠罩台灣網路社群的疑雲。海基會在2023年舉辦5場「陸配網紅聯誼交流活動」,今年3月又舉辦「陸配網紅研習課程」,請到蔡英文幕僚林鶴明等專業人士授課,對新晉陸配YouTuber予以高規格接待,或可視為台灣官方反制「中共認知作戰」的一種具體措施。

圖6
2024年2月8日,陸配YouTuber「燴麵愛吃太陽餅」(前排左一)曬出與時任台灣陸委會主委的邱太三(前排右二)等人在陸委會尾牙上的合影。

當一個陸配或陸生公開談論台灣和兩岸,無論她是否關心政治,都會被政治關心。在「人人都是微名人」的社群景觀中,下一個「焦慮主婦」、「廖小花」隨時會出現,只要台海仍在牽動全球的敏感神經,她們「愛台灣」的口號就依然可疑。但至少,隨著她們在公共領域的能見度增高、參與社會的能動性增強,將不再是被擺佈的棋子,亦不再隱入塵煙。

本文經歪腦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兩岸夾縫中的流量密碼:當陸配和陸生成為YouTuber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馮冠維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