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銘宗《腰瘦好吃(夏限定)》:腿庫飯為什麼又稱「知高飯」? 跟「豬哥」有關嗎?

曹銘宗《腰瘦好吃(夏限定)》:腿庫飯為什麼又稱「知高飯」? 跟「豬哥」有關嗎?
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集結曹銘宗近年的飲食隨筆,照片全部來自他的餐桌,記錄生活中令他驚嘆「腰瘦好吃」的各種美食,並以季節分類,告訴你在現在什麼最當季、最好吃?從無菜單料理到庶民小吃,老店的祕製私房菜到超市可見的大眾品牌,絕無業配,只要好吃一律平等介紹。除了哪裡吃、哪裡買,更重要的是還教你怎麼煮,好食材只需簡單的烹調,任何人都能做出幸福的一餐。

文:曹銘宗

離緣肉小考

台灣豬肉最貴的兩個部位,一是豬頸肉,現稱「松阪肉」;一是里肌上層的肉,常見寫成「離緣肉」、「二層肉」、「二緣肉」、「僧帽肌」。

先談豬頸肉,位於臉頰連接下巴處,一隻豬只有兩片,一片約六兩重,故稱「六兩肉」。這個部位的肉,肉色較白,有油脂但不肥,吃起來有脆感,被認為是整頭豬中最好吃的肉。

中文有個詞彙「禁臠」(臠是肉的意思),本意是只有皇帝才能吃的肉,指的就是「六兩肉」,也比喻私自享有、不許別人染指的東西。

在日本,豬頸肉稱之「豚トロ」(とんとろ,tontoro),切片後看起來很像有油花的「和牛」。「松阪牛」是日本和牛三大品牌之一,赫赫有名,代表最好的���肉,台灣人就把豬頸肉文創為「松阪豬」,代表最好的豬肉,後來也稱「松阪肉」。此外,也有以其脆感及透明度稱之「玻璃肉」。

閩南語辭典稱豬頸肉為「槽頭肉」(tsô-thâu-bah),但有指出「糟頭肉」是豬頸上面很多淋巴、施打各種藥劑的部位。

回歸我今天要談豬里肌上層的肉,這個部位比豬頸肉軟嫩,一隻豬也是只有兩片,在「松阪肉」未炒作之前,其實更受台灣人喜歡。台語為什麼叫「離緣肉」 (lī-iân-bah)?「離緣」在台語是離婚的意思啊!為什麼叫「二層肉」?與「三層肉」(sam-tsân-bah,五花肉)有什麼關係?「僧帽肌」之名又從何而來?

網路很多稱「離緣肉」,但都沒有解釋。我在YouTube看到有台語專家說:這部位的肉太好吃了,夫妻因搶食而鬧離婚。我覺得好笑,但想到有一句台語俚諺: 「巴郎好食毋分翁」,「巴郎」(pa-lang)是「藍圓鰺」的俗名, 此魚好吃到老婆不肯分給老公吃。

「二層肉」的「二層」(lī-iân),其「層」的發音與「三層肉」的「層」 (tsân)不同,看來是iân音的替代字,所以才有同音「二緣肉」的寫法。台語iân也可指層,「一iân一iân」即一層一層的重疊,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的用字是「沿」,例句:「這項物件你是包幾沿?」問人包了幾層?

以此來看,「二層肉」可寫成「二沿肉」,以免發音與「三層肉」混淆。

「僧帽肌」源自日文漢字「僧帽筋」(筋是肌的舊稱),即「斜方肌」(trapezius),指把頭部與肩部往後拉的背部肌肉,為上背部的表層肌肉,位在豬皮脂與里肌中間薄薄的一層肉,日文以其很像天主教方濟會修士的帽子(修道会の修道士の頭巾)而命名。這種帽子覆蓋頭部與頸部,中文稱「帽兜」、「風帽」。荷蘭文稱斜方肌為monnikskapspier,意思也是形似僧帽的肌肉。

根據以上研究,我推斷正字應該是「二沿肉」,以其位於豬皮脂之下、里肌之上的第二層而得名,與「離緣」(離婚)沒有關係。

今天早上下雨,但我急著求證,專程去找熟悉的安瀾橋豬肉攤婦人。她先挑出「槽頭肉」、「二沿肉」各一塊給我看,然後再拿出一塊里肌、先蓋上「二沿肉」,再蓋上豬皮脂, 這樣答案就很清楚了。

左圖
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右圖
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三角肉小考

我在臉書介紹「三角肉」,引起熱烈回響, 共有近八千讚,所以我再整理並查證,希望跟讀者分享正確而完整的知識。

我先說結論:台語所說的「三角肉」,其實有兩種,除了我介紹的這種豬肉部位,另一種是早年辦喪事請客可能把肉塊切成非方正的三角形, 這種喪宴台語俗稱「食三角肉」。

我從冰箱拿出最大塊的三角肉,解凍蒸好裝盤,再去陽台盆栽採一朵開花的九層塔擺飾,拍照之後,馬上盛飯,腰瘦好吃。

上次菜市場豬砧(豬肉攤)頭家跟我說,三角肉位於腹部(三層肉)的末端(華語有稱臀尖肉),帶皮而不肥,一隻豬只有左右各一小塊。我今天去拍照存證, 頭家說這塊肉以呈三角形而得名,但大小不一。

之前有臉友留言,他以「比較解剖學」解釋如下:這個部位應該是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的最尾端部分,在利用豬做動物實驗的手術切到這個部位,確實皮下脂肪層比較薄,而且沒有構成三層肉的斜肌、內斜肌、橫肌三塊肌肉直接��接在一起,獨立一塊肌肉,兩側對稱各一,所以有兩塊。因為往接近肚尾逐漸縮減成尖形,切下來看是三角形。

根據我買豬肉的經驗,一隻豬的兩塊三角肉不足一斤,所以小豬肉攤很少賣, 大市場的大豬肉攤才有。之前台語文老師兼作家蕭平治留言,日本時代《臺日大辭典》有收錄「三角肉」,指「葬式ê時ê請客」。

我也查了一下,此一詞條並有「食三角肉」 的例句。

為什麼喪事宴把豬肉切成三角形?蕭老師說, 一般筵席的豬肉講究做成「小封」,都是切成四角形,喪事不比喜事,當然較tshìn-tshái(凊彩)。

在台灣早年,親友參加喪禮「出山」(出殯)之後,都會被留下來吃喪宴。一九六○年代以後,因喪禮形式逐漸改變,喪宴習俗也就慢慢消失了。

  • 戴寶村教授留言:象徵亡者已逝,但活者仍「相佮」(sann-kap)作夥,喪禮過程儀式之一,諧音變作「三角」。
  • 《廈英大辭典增補》、《臺日大辭典》都有收錄「三角仔」,指「三角形ê 有蓋ê 便宜棺材」,或許棺材的「三角仔」與喪宴的「三角肉」也有關係?
403823288_10211580263418646_569695457133
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腿庫飯.知高飯小考

基隆一家港式燒臘店新賣「腿庫飯」,我拍了照片。男人在餓的時候,豬大腿比女人大腿還誘人。

回家後,突然想腿庫的「庫」是怎麼來的?在台語和華語都無法與大腿找到關聯。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有「腿庫」(thuí-khòo)一詞,釋義蹄膀、豬後肢的上面部位,指的就是豬後腿、豬大腿,但《臺日大辭典》、《廈門音新字典》都未收錄相關詞條。《臺日大辭典》有「腿褲」,指豬、水牛等ê腿ê皮。

台語「庫」(khòo),我很容易想到諧音字「股」(kóo),而股就是大腿啊! 所以看來是「股」被錯寫成「庫」,「腿庫」的正字可能就是「腿股」。

中國二十四孝故事就有「割股療親」,《莊子》:「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都以自割大腿肉給人吃來顯示大孝至忠。

《新華字典》對「腿股」的解釋就是大腿,《百度百科》還舉《水滸傳》的例子:「那漢那裡抵當得住,卻待要���,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樸刀,搠翻在地。」

以此來看,腿庫飯的正字可能是腿股飯,但為什麼又稱「知高飯」呢?

我之前認為「知高」來自台語「豬哥」(ti-ko)的雅化,也確有證據。《淡水廳志》記載清乾隆林爽文事件(一七八七年)曾寫到「彰化豬哥莊」,當時彰化包含台中,「豬哥莊」是今台中市南屯區文山里的舊地名,傳說曾有以「牽豬哥」(牽公豬去各村與母豬配種)為業者居住在此而得名。豬哥莊後來改名「知高莊」,《苗栗縣志》(一八九五年出版)記載:「知高莊,在縣治之西南,距城五十八里。」

但我後來想到,台語「豬哥」指公豬(種豬),但知高飯未必使用公豬,而且指豬大腿肉。所以,知高飯的「知高」應該與「豬哥」無關,那麼從何而來呢?

回到腿庫,我發現也有人稱之「腳庫」,台中豐原有一家「廖家腳庫飯」,賣的就是豬大腿肉。

我推測,如果「腳庫」是「豬腳庫」的簡稱,是不是也可能簡稱「豬庫」呢? 那麼「豬庫」就是「豬股」,發音就接近「知高」。果真如此,知高飯的正字可能是豬股飯。

順便談一下,「豬股」是日本人的姓,太魯閣國家公園在花蓮縣境有一座「豬股山」,並不是山形像蹄膀,而是在日本時代以花蓮港廳長豬股松之助的姓來命名。

  • 腿庫又叫腿包,指豬大腿。豬腳指豬腿以下部位,包括豬蹄和上面的筒狀部分, 即豬小腿,台語稱「中箍」(中段),俗稱「四點仔」(四根骨頭的切面)。
  • 日本時代《臺日大辭典》收錄「腿褲」一詞,指豬、水牛等鬆弛的腿皮,提供了解釋,豬大腿確實像鬆垮的褲子。
  • 焢(khòng)肉飯大都使用「三層肉」(sam-tsân-bah),即五花肉。
402933466_10211580263338644_572679776067
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腰瘦好吃(夏限定)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吃遍當季好食!》,貓頭鷹出版

作者:曹銘宗

  • momo網路書店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這個季節,吃什麼最對味?
「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的首部飲食札記,帶你深入台灣多樣的在地美食。

  • 破萬暢銷作《蚵仔煎的身世》、《吃的台灣史》作者的私房美食指南
  • 臉書超過30,000粉絲每天關心的三餐情報
  • 夏季篇特別附錄「豬肉」專題,帶您重新認識台灣豬的美好
  • 書末美食資訊帶你找到「腰瘦好吃」的所在!

「腰瘦」是雙關語,出自「夭壽」,本意是短命,作為副詞可引申為非常。寫為「腰瘦好吃」除了表示非常好吃,也希望大家能健康、安心地享用美食

從文史看小吃,也要上桌認識台式美食
本書作者是「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他不只專精台灣語言文化,更熱愛台灣小吃,多年來致力台灣飲食史的爬梳,因為寫得太好又很會煮,被讀者「黃袍加身」為美食作家,不定期在基隆帶領走吃活動。2023年擔任全台小吃新指南「500碗」評審,在臉書引來30,000名粉絲每天密切關注他美味的三餐。

完整公開美食筆記,教你吃也教你煮
本書集結曹銘宗近年的飲食隨筆,照片全部來自他的餐桌,記錄生活中令他驚嘆「腰瘦好吃」的各種美食,並以季節分類,告訴你在現在什麼最當季、最好吃?從無菜單料理到庶民小吃,老店的祕製私房菜到超市可見的大眾品牌,絕無業配,只要好吃一律平等介紹。除了哪裡吃、哪裡買,更重要的是還教你怎麼煮,好食材只需簡單的烹調,任何人都能做出幸福的一餐。

收錄台灣夏季美食78種,特別附錄台灣小吃精髓「豬肉」專題
《腰瘦好吃:夏限定》收錄曹銘宗自2017年至今所書寫的夏日食記,介紹78種適合炎炎夏日的美食。此外還有為作者「發願」告訴台灣人怎麼吃豬肉而寫的特別附錄。像是大家熟知的三層肉外,還有更好吃的「二層肉」?一隻豬僅有兩小塊的「三角肉」,滷起來比五花肉更有滋味!還有Q而不肥的「脫胸肉」,又是什麼部位?豬肉是台灣美食的精髓所在。讀完本書,您將對我們珍貴的美食資產「台灣豬」有嶄新的認識!

getImage
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馮冠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