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專訪】《戰鬥之城.終》張立人:我想建構這座城市片段,讓觀眾得以進入成為它的一份子

【關鍵專訪】《戰鬥之城.終》張立人:我想建構這座城市片段,讓觀眾得以進入成為它的一份子
《戰鬥之城.終》張立人工作花絮照|Photo Credit: 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汪正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陣子北師美術館展出的《戰鬥之城.終》爆紅掀起熱烈討論,許多民眾趁著週末前往,只見長長的人龍綿延至和平東路與復興南路的交叉口。這個展覽到底有什麼魔力讓許多人爭相前往?事實上,藝術家張立人從一開始便打造一座不為人知的城市,但身為台灣人卻能一眼辨認。透過本篇專訪,一同深入張立人花了14年孕育的世界——這座「戰鬥之城」是辯證「重建」的末世。

文:侯蔽

不知未來哪一年的九月十七日,會有一位名叫「陳志強」的二十二歲青年被全台媒體報導,「他即將毀滅世界,這次輪到台灣來拯救世界」。

藝術家張立人從一開始便打造一座不為人知的城市,高樓林立、街道蜿蜒,許多身為台灣人能夠一眼辨認的高樓華廈和公寓——透過這座張立人花了14年孕育的世界,張立人認為這座「戰鬥之城」是辯證「重建」的末世。

張立人坦言最初只是模糊的想像:「我很喜歡活屍片,從原本熟悉的城市變成不熟悉的異樣景象,我想提供戰爭或災難的轉變過程,讓城市原有面貌改變,當文明徹底被毀滅後,剩下的人是否有能力去重建。」

重建吸引了張立人,於是,張立人開始構思一座被遺棄的城市,描繪一個曾經文明的痕跡,卻又重新孕育新生命的故事。

「戰鬥之城.終」展場巡禮導覽一,北師美術館提供|汪正翔攝影
Photo Credit: 北師美術館提供,汪正翔攝影
張立人

這一切的起源,似乎要先倒轉至張立人於台藝大畢業後的生命經驗。張立人於2006年進行一項救援計畫,展示花色棉布所縫製的坦克車、飛彈等各式武器抱枕,展覽結束後這些抱枕全數售出,並將所得幫助受戰爭影響的波士尼亞孩童Irdina,並和Irdina通信。

張立人原本可以止於展畢、捐出所得,但那時他認為,在第一階段後,意義還沒有完全展現,就不該僅停留在第一階段,因此繼續和Irdina通信,過程中他開始有種「看不到的東西不一定不存在」的感受,那不意指神秘學或玄學的事物,而是那些需要時間,意義才能彰顯出來的東西。同時,他開始思考「時間的尺度」這件事。

直至今日,已過了將近20年,張立人始終和Irdina保持遠方友誼關係,他沒有特別想過要去看Irdina,只要知道Irdina平安長大就足夠了,張立人還分享在疫情期間,Irdina想要考駕照送貨、賺錢養家,因為遠距離上課,整個家裡只有Irdina一人擁有智慧型手機,Irdina弟弟需要長時間使用Irdina手機上課,「並不���所有人都可以遠距教學」,張立人默默地說:「認識Irdina後,對我影響很大。」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