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人物】EP13|翁山蘇姬自認不是民主鬥士,為何世界還期待他改變緬甸?

【國際大人物】EP13|翁山蘇姬自認不是民主鬥士,為何世界還期待他改變緬甸?
Photo Credit: TNL / 鄭宇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西方世界覺得翁山蘇姬,變得不再重視人權,但是他2010年結束軟禁時,就在訪談中提過,希望被當作政治家,而不是某種人權標誌。翁山蘇姬對羅興亞人的態度,也不曾改變,他跟很多緬甸人一樣,都把羅興亞人當作外來者,並要求外界不要用「羅興亞」,這個跟緬甸地名相似的名詞,來稱呼這些穆斯林。他在2015年的競選活動中,也會避免談到羅興亞人的困境。

文:陳韻安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過去曾經帶領緬甸人民爭取民主和自由,這讓他被冠上「民主鬥士」和「人權燈塔」的稱號,在國內外也因此有許多聲音,期待他能夠改變緬甸被軍政府控制的狀態。但是翁山蘇姬真的是民主鬥士嗎?他當年會成為抵抗軍政府的象徵,是因為他的個人信念,還是有其他原因呢?讓我們來了解翁山蘇姬,為什麼會被視為改變緬甸的希望。

父親的身份和諾貝爾和平獎的光環,讓翁山蘇姬背負改變緬甸的期待

翁山蘇姬會被視為改變緬甸的希望,跟他的父親有很大的關係。翁山蘇姬出生在1945年被英國殖民的緬甸,當時在民族主義的影響之下,緬甸已經出現向大英帝國爭取獨立的聲音。而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將軍,正是代表緬甸和大英帝國談判的領導人。

為了讓緬甸成功獨立,翁山將軍本來已經想盡辦法,取得境內幾個少數民族的同意,要把槍口一致對外、建立聯邦,沒想到翁山將軍跟大英帝國,才剛談好國家獨立的時間表,卻在獨立前夕被暗殺身亡。但是翁山將軍的貢獻,也讓緬甸人一直到現在,都把他當作國父來看待。

2-5_翁山蘇姬全家福GettyImages-1371429523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翁山蘇姬全家福,最前方孩童為翁山蘇姬

當翁山將軍去世的時候,翁山蘇姬才2歲,雖然對父親沒有太多記憶,但是他很快就從翁山將軍的事蹟中,建立起對父親的愛跟認同。翁山蘇姬也認識到,因為父親的早逝,緬甸有很多改革的工作都還沒完成,所以他從很小的時候就會思考,自己能夠做什麼來幫助緬甸的人民。

只不過翁山蘇姬15歲的時候,就跟著擔任駐印度大使的母親,離開緬甸到印度生活。但很有趣的是,這段旅居國外的期間,反而讓翁山蘇姬把緬甸的問題看得更清楚。他發現印度被殖民的時間,比緬甸還長,卻沒有像緬甸失去自己的身份認同,反而把傳統跟現代化的優點結合,發展出一套有創意的復興國家方式。這樣的發展方向,讓翁山蘇姬十分認同,也認為這正是緬甸所缺少的。

後來翁山蘇姬又來到英國讀書,在牛津大學裡面,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可以一起學習而不會受到種族或語言的歧視,這種「尊重差異」的特色,讓翁山蘇姬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讓他培養出重視人類、尊重不同人類文明的態度。

然而這個階段的翁山蘇姬,雖然對國家有強烈的關懷,卻還不知道靠自己的力量能夠做什麼,於是他只能先繼續自己的學者生涯,並且把國家的發展方向,也放入自己的學術研究中思考。直到一通母親病危的電話,把翁山蘇姬帶回到緬甸,這才成為他參與政治的起點。

因母親病重遇上緬甸民主運動,翁山蘇姬繼承父親遺志成為精神領袖

1988年不只對翁山蘇姬是個轉捩點,同時也是緬甸歷史上重要的一年。翁山蘇姬當時為了照顧病重的母親回到緬甸,卻正好遇上了近幾年來,對軍事統治的最大抗議活動。

原來在翁山蘇姬旅居國外的這段期間,明明緬甸的天然資源豐富,過去甚至有「亞洲飯碗」的稱號,獨裁的軍政府卻讓國家變得民不聊生,還被聯合國認證是「最低度發展國家」。而民間幾十年來累積的怨氣,更在軍方開火殺死抗議學生後,被全面性的引爆。

翁山蘇姬母親所在的醫院,正好在抗議活動的集結點附近,因此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有許多人民捧著翁山將軍的照片,走上街頭抗議,而軍政府又是多麽暴力的用武力鎮壓民眾。同時,翁山蘇姬又聽到許多支持者的聲音,希望他出面團結所有示威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思考,翁山蘇姬最後決定,放棄國外的生活挺身而出,於是在1988年的8月26號,翁山蘇姬在緬甸的大金寺,發表了他著名的演講。

2-35_0826演講GettyImages-142512391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翁山蘇姬於1988.8.26發表演講

翁山蘇姬在演講中解釋了他參與政治的原因,是因為「身為我父親的女兒,我不能置身事外。眼前這個國家的危機,可以說是追求國家獨立的第二次奮鬥。」翁山蘇姬也代替人民發聲,大膽地講出了這些抗議活動的目的,那就是要爭取多黨的民主體制。

雖然這場演講有成功凝聚緬甸人民,也引起國際上對緬甸的關注,但是軍方從此之後,也決定要集中力量,來攻擊翁山蘇姬這位反抗的象徵。因此距離翁山蘇姬的演講還不滿一年,軍政府就決定出手,把翁山蘇姬軟禁在家裡,希望藉此打擊跟軍政府作對的人民。

當翁山蘇姬被軟禁起來的時候,他和戰友們一起成立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也受到軍方的各種打壓,很難再繼續推進民主行動。但為什麼翁山蘇姬帶領緬甸爭取民主的事蹟,能在西方廣為流傳,甚至讓他在199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呢?其實翁山蘇姬的丈夫麥可・阿里斯,一直都是他背後堅定的靠山。

2-38_阿里斯照片GettyImages-793004023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翁山蘇姬丈夫麥可・阿里斯和兩個兒子

早在翁山蘇姬和丈夫結婚前,阿里斯就已經知道,翁山蘇姬雖然選擇嫁給英國人,但他沒有任何一刻,忘記自己是緬甸國家英雄的女兒。當翁山蘇姬要求阿里斯承諾,如果有一天緬甸需要他,阿里斯會協助他盡到對同胞的義務時,阿里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於是當翁山蘇姬決定要留在緬甸,帶領同胞爭取民主的時候,就算軍政府用取消簽證、讓夫妻不能團聚當作籌碼,要阿里斯勸說翁山蘇姬放棄參與政治活動,他也沒有任何動搖。阿里斯在翁山蘇姬被軟禁之後,也開始積極的奔走,在西方世界向政客施壓,想要將妻子打造成軍方不敢傷害的國際偶像。

然而軍政府知道家人對翁山蘇姬的���要性,所以告知他隨時可以離開緬甸跟家人團聚,只是代價是從此不能回國。翁山蘇姬當然拒絕了軍方狡猾的提議,即使在1999年得知丈夫已經癌症末期,他還是痛苦地放棄了見阿里斯最後一面的機會。這件事對翁山蘇姬來說,是生命中痛苦的一頁,但是他為緬甸做出的犧牲,卻也再一次提升了他在國內,還有國際社會的聲望。

翁山蘇姬成為實際領導人,卻因人權危機被批評「跌落神壇」

翁山蘇姬斷斷續續、累積長達15年的軟禁,終於在2010年暫時劃下句點。當他再次向支持他的群眾發表談話時,他所強調的,還是國家和解、對話,還有爭取人民自由的重要:

"I am for national reconciliation. I am for dialogue. Whatever authority I have, I would like to use it towards that end."

我支持全國和解、我支持對話。如果我有影響力,希望可以用來促進和解對話。


“If my people are not free, how can you say I am free? Either we are all free together or we are all not free together."

如果我的同胞不自由,你怎麼能說我是自由的呢?我們要不就一起自由,要不就都不自由。

2015年緬甸終於舉行大選,翁山蘇姬的政黨「全民盟」(NLD)也不負眾望,拿下了77%的國會席次,可以組成民選政府並完全執政。但是軍政府在2008年的時候,通過了一部新憲法,表面上規範了民選政府的建立方式,卻保障軍方有很多開外掛的權力。像是修改憲法需要經過軍方同意,重要的內政、國防職位也都屬於軍方,還限制總統不能有外籍配偶,很明顯是要讓翁山蘇姬不能執政。所以在軍方的種種限制之下,新政府從一開始就有一些隱藏的危機。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問題,就是翁山蘇姬的角色。因為新憲法的限制,翁山蘇姬不能擔任總統,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翁山蘇姬最後以「國務資政」的職位,成為新政府的實際領導人。但是國務資政還不是翁山蘇姬唯一的身份,他同時還兼任外交、教育、電力及能源部長,還有總統辦公廳部長。

而根據選前全民盟的競選政見,新政府上任之後的首要目標,是要促進民族和解,並帶來繁榮和民主。翁山蘇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光環,更是讓國內外都對他滿懷期待,希望他的上台,可以真正讓緬甸走向民主和自由。只不過優先促進「民族和解」這個目標,卻也導致翁山蘇姬的執政之路充滿困難。

3-3_彬龍會議表演GettyImages-598024776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其實緬甸從建國以來,一直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光是官方認證的民族就有135個。多年來在軍政府的統治下,很多民族都發展出反抗勢力。翁山蘇姬雖然想促進各民族間的和解,但是歷史悠久的恩怨,很難在短時間內,經過幾次會談就一筆勾消。所以翁山蘇姬選擇優先推進民族和解的計畫,不但吃力不討好,更讓他沒有餘力去解決其他重要問題。

至於是哪些問題被忽略了呢?我們可以從GDP成長率、自由和民主指數這些數據,來看看翁山蘇姬的政見,跟實際情況有哪些落差。在2015年翁山蘇姬贏得選舉的時候,緬甸的年度GDP成長率是7%,接下來從2016到被新冠疫情影響之前,年度GDP的成長率,一直都在6-7%之間徘徊,經濟沒有太大起色。

除此之外,在翁山蘇姬這位民主鬥士的領導下,緬甸的自由和民主指數,反而是不升反降。從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世界自由度報告(Freedom in the World)來看,2017年的緬甸還被認為有部分自由,在滿分100分中得到32分。但是到了2020年,緬甸就被認為是不自由的國家,分數則是從32分降到30分。至於民主指數,根據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的資料,緬甸的指數則是從2016的4.2,下降到2020年的3.04。

這樣看起來,在翁山蘇姬上台之後,為緬甸帶來的改變,好像真的跟大眾對他的期待有很大的落差。不過這些不理想的執政表現,還不足以影響國際上對翁山蘇姬的敬重,羅興亞難民的問題,才是讓翁山蘇姬形象一落千丈的關鍵。

3-4_羅興亞人_TNL_Getty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前面我們有提過,緬甸國內官方認證的民族有135個,而在國際上被稱為「羅興亞人」的難民,卻不被官方所承認。如果從歷史上來看,羅興亞人其實是來自孟加拉的穆斯林移民,殖民時期被鼓勵到緬甸的若開邦來開墾。長久以來,羅興亞人和緬甸若開邦的居民,因為種族、宗教的不同,一直都有大大小小的衝突。

2017年的時候,緬甸政府軍在羅興亞人居住的若開邦,展開對恐怖份子的清掃行動,卻波及無辜,讓高達6、70萬的羅興亞人逃離家園,也因此被聯合國視為是種族滅絕的行為。此時國際社會紛紛期待翁山蘇姬,能以他緬甸領導人的地位,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高度,來阻止軍政府對羅興亞人的迫害。

然而翁山蘇姬的反應卻讓國際非常失望,他在事件發生之後,並沒有像外界期待的那樣譴責緬甸軍方,反而是一直保持沈默。雖然他之後親自在國際法庭上,回應對種族滅絕的指控,但是他回應的方式,是強調緬甸願意配��調查,並解釋軍方絕對沒有想要消滅羅興亞人。

這樣的內容就讓國際社會認為,翁山蘇姬是在幫軍方說話,一時之間,「民主女神跌落神壇」的報導滿天飛,甚至有不少人呼籲,要收回翁山蘇姬的諾貝爾和平獎。但是翁山蘇姬真的是西方世界眼中,那個滿懷理想的民主女神嗎?

翁山蘇姬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人權鬥士,他還能為緬甸帶來改變嗎?

雖然西方世界覺得翁山蘇姬,變得不再重視人權,但是他2010年結束軟禁時,就在訪談中提過,希望被當作政治家,而不是某種人權標誌。其實翁山蘇姬對羅興亞人的態度,也不曾改變,他跟很多緬甸人一樣,都把羅興亞人當作外來者,並要求外界不要用「羅興亞」,這個跟緬甸地名相似的名詞,來稱呼這些穆斯林。他在2015年的競選活動中,也會避免談到羅興亞人的困境。

除此之外,在翁山蘇姬進入政府之後,某些地方也可以看到他的陰暗面。就像前面提到的,翁山蘇姬在政府中兼任很多角色,這反映出他想要掌握大多數事情的個性,然而這在政府中,卻會造成行政效率的低落。

面對國內的種族問題,翁山蘇姬雖然心心念念的想促進和解,但是2015年的大選當中,在全民盟推出的1000多名候選人裡面,卻沒有任何一個穆斯林,這也表現出翁山蘇姬心中,對人民似乎不是一視同仁。

再加上在羅興亞人議題上,翁山蘇姬沒有譴責軍方,而是幫這些過去囚禁他的人說話,這樣的表現,也顯示出翁山蘇姬對自己的期待,可能真的是注重利害關係的政治家,而不是無條件支持民主自由的鬥士。

翁山蘇姬這位國父的女兒,繼承著父親的使命,以長達數十年跟軍政府的角力,換來崇高的名聲和執政的機會,也被期待著能夠改變緬甸。然而2021年軍方發動政變奪權,讓翁山蘇姬再次失去自由。即使在緬甸國內,民眾還是十分支持翁山蘇姬,但是羅興亞問題,已經讓他失去不少國際的支持。

在西方世界忙著應對俄烏戰爭和中東局勢,沒有餘力再對軍政府多加關注的時候,翁山蘇姬是否還有力量,再引領改變緬甸的浪潮,恐怕是個問號。

【國際大人物】是一個從人物角度看世界的節目,每個月利用人物故事,向觀眾介紹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人物,點進影片來看看吧!完整節目列表請點我。歡迎訂閱關鍵評論網YouTube頻道,才不會錯過新片訊息。

延伸閱讀

影片參考資料

  1. 《翁山蘇姬》,彼德・波凡姆(Peter Popham)著,莊安祺、范振光譯。聯經出版。
  2. Aung San Suu Kyi: Oxford 'helped me to cope'
  3. Fading Icon|Reuters Investigates
  4. The untold love story of Burma's Aung San Suu Kyi
  5. 緬甸大選結果正式出爐翁山蘇姬政黨拿下77%席次 | DQ 地球圖輯隊
  6. 緬甸憲法公投反對徒呼奈何
  7. 緬甸政變的政治經濟分析= An Analysis of Myanmar Co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s and Economy|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
  8. 緬甸新總統上任翁山蘇姬擔任的職位是?|天下雜誌
  9. Burma: Suu Kyi’s Missteps | Journal of Democracy
  10. 【緬甸民族衝突】超過百族的緬甸「有名無姓」文化、各族簡介
  11. Youth Citizenship and Democracy in Conflict-Affected, Postcolonial States: Relating the Social and the Political in Myanmar
  12. 世界銀行|緬甸年度GDP成長率
  13. Myanmar: Freedom in the World 2017 Country Report
  14. Democracy Index 2023 |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15. 誰綁架了翁山蘇姬!軍方、羅興亞人,還是緬甸人? | 遠見雜誌
  16. 翁山蘇姬親上海牙法庭為軍方辯護,是為拼選舉還是為緬甸國家尊嚴?
  17. 翁山蘇姬談羅辛亞危機,迴避「種族清洗」指控
  18. From peace icon to pariah: Aung San Suu Kyi's fall from grace
  19. Burma: Suu Kyi’s Missteps | Journal of Democracy
  20. Aung San Suu Kyi: A Leader Born, a Leader Made -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責任編輯:陳韻安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