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四大展區呈現西方美術史400年演變,觀展重點一次看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四大展區呈現西方美術史400年演變,觀展重點一次看
Photo Credit: 奇美博物館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自5月2日至9月1日在奇美博物館舉行。這次英國國家美術館首次來台的巡迴展以「國家藝廊之大師精品」為主題,精選了52件藏品,涵蓋了15至20世紀的作品,將「縮小版的國家美術館」呈現在觀眾面前,從美術館的視角講述了一段豐富多彩的西方藝術史故事。

自2024年2月宣布以來,備受矚目的「超級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5月2日終於在台南奇美博物館隆重開幕。這是英國國家美術館近兩年在英國國內和海外規劃的一系列活動,以慶祝建館200週年。

這次首次來台的巡迴展以「國家藝廊之大師精品」(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為主題,精選了52件藏品,涵蓋了15至20世紀的作品,將「縮小版的國家美術館」呈現在觀眾面前,從美術館的視角講述了一段豐富多彩的西方藝術史故事。

展覽將帶領觀眾穿梭於文藝復興至印象派的藝術世界,這趟跨越400年的西洋藝術之旅必定令人難忘。

四大單元呈現400年間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藝術史重要時期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策展規劃,是以時間軸和地理區域為切入點,系統性地整理了藝術史上的重要時期、轉折點以及南北流派。而這樣的設計與奇美博物館常設展「藝術廳」所展現的13至20世紀西洋藝術脈絡相呼應。

展覽內容分為四大單元:

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繪畫

在第一部分展區中,聚焦於文藝復興以來的影響,將藝術觀念由神轉向以人為中心。代表畫家包括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楊.荷��特(Jan Gossart)等。

在此展區,特別受到關注的是拉斐爾的作品〈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加瓦聖母)〉(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the Infant Saint John the Baptist ('The Garvagh Madonna')。這幅作品以聖母、嬰兒耶穌和小約翰為主題,採用了古典的三角構圖,柱子的運用突顯了聖母的神性和人性,展現了宗教主題中對人性的關注。

拉斐爾(1483–1520)作品〈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加瓦聖母),約1510–
Photo Credit: 英國國家藝廊
拉斐爾(1483–1520)作品〈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加瓦聖母),約1510–1511創作。

而波提切利受到佛羅倫斯的梅第奇家族委託,繪製了許多作品,成為當時極具聲望的藝術家。其中,他創作的〈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Three Miracles of Saint Zenobius)尤其引人矚目,這幅作品呈現了當時主教與普羅大眾之間緊密的關係。

桑德羅.波堤切利(約1445-1510)作品〈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約150
Photo Credit: 英國國家藝廊
桑德羅.波堤切利(約1445-1510)作品〈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約1500年創作。

至於北方文藝復興代表人物之一楊.荷賽特的〈年輕公主(丹麥的多蘿西亞?)〉(A Young Princess [Dorothea of Denmark?])描繪了一位年輕的公主,據推測可能是丹麥流亡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的女兒。

畫中突出了人物的框中框構圖,以及栩栩如生的細節、神秘複雜的人物神情與姿態,種種細膩的元素,凸顯了失落王國的惆悵與尊嚴。

楊.荷賽特(活躍於1508;卒於1532)作品〈年輕公主〉(丹麥的多蘿西亞?),
Photo Credit: 英國國家藝廊
楊.荷賽特(活躍於1508;卒於1532)作品〈年輕公主〉(丹麥的多蘿西亞?),約1530-1532年創作。

從王室到平���:巴洛克繪畫

第二部分展區可從其脈絡看見宗教改革間接促成巴洛克藝術的興盛,畫家為宮廷和教堂帶來華麗氛圍;隨著新教國家的中產階級興起,畫家的創作題材變得多元,其中以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和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的光線表現最為著名。

這個展區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是英國國家藝廊所帶來的卡拉瓦喬的〈被蜥蜴咬傷的男孩〉。該作生動描繪了一個年輕男孩被蜥蜴咬傷的情景,展現了巴洛克時期常見的戲劇性和表現力。

這幅畫充滿象徵意味,展現了獨特而豐富的戲劇張力,並且細節清晰微妙。透過這件作品,我們可以窺見卡拉瓦喬在人物肖像和靜物畫方面的精湛藝術造詣。

卡拉瓦喬的作品也以反映當時宗教改革、社會變遷等因素對藝術的影響而聞名。同時,他的作品也呼應了巴洛克時期風俗畫的興起。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1571-1610)作品〈被蜥蜴咬傷的男孩〉,
Photo Credit: 英國國家藝廊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1571-1610)作品〈被蜥蜴咬傷的男孩〉,約1594-1595年創作。

而林布蘭的〈六十三歲自畫像〉(Self Portrait at the Age of 63)則是他離世前繪製的三幅自畫像之一。

這幅畫不僅透過光線效果突出了臉部,還使用更加密集厚實的顏料來描繪自己衰老的臉龐。這幅自畫像帶有極為珍貴的自我凝視,光與色彩之間微妙的變化,展現出這位藝術家打磨一生的繪畫技巧。

許多後來的作家和藝術家將這幅作品詮釋為林布蘭對死亡的接受,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命運。然而也有一說指出,也許林布蘭的動機更直接,與其說是自我審視,更可能是對人臉紋理、缺陷和微妙之處的專業興趣,以及對藝術挑戰的躍躍欲試。

林布蘭(1606-1669)作品〈六十三歲自畫像〉,1669年創作。圖片版權:英
Photo Credit: 英國國家藝廊
林布蘭(1606-1669)作品〈六十三歲自畫像〉,1669年創作。

探索與創造:壯遊風潮

第三部分畫作展出,描述英國自18世紀開始盛行的「壯遊」(Grand Tour),帶來各種文化交流,並使風景畫在英國藝術家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和約翰・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的努力下達到巔峰。

透納的〈海洛和利安德的離別(出自希臘詩人穆塞厄斯)〉以史詩般的風格描繪了古老的悲劇故事。這幅作品是他晚年的重要之作之一,這位重要的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將人物與敘事融入了宏大的風景中,其中包含了月光和大海,呈現出一種若隱若現的效果。

該畫作描述了古希臘神話中海洛和利安德的愛情故事,海洛是愛神阿佛洛狄忒的女祭司,住在分隔歐亞兩大洲的海勒斯邦海峽上的一座塔里。她愛上了住在亞洲的利安德。海洛每晚都會點燈,引導利安德前來身旁陪伴。然而一天晚上,燈被意外吹滅,利安德不幸淹死,悲痛的海洛從塔上一躍而亡。

這幅作品與一般將主要人物置於構圖中心的繪畫慣例不同,將情侶訣別的情景放置於水邊的陰影中,呈現出一種深沉的意境。

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1775-1851)作品〈海洛和利安德的離別〉(出自
Photo Credit: 英國國家藝廊
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1775-1851)作品〈海洛和利安德的離別〉(出自希臘詩人穆塞厄斯),1837年之前創作。

而在這個展區中,還有一幅必看作品,便是湯馬士・勞倫斯(Thomas Lawrence)的〈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也被稱作〈紅衣男孩〉)。

這幅畫作於1825年展出時受到極高的評價,評論家稱讚它表現出「單純又甜蜜的純真稚氣」1967年也成為英國郵票上的第一幅印刷作品,因此被視為勞倫斯的代表作之一。

這幅肖像是由畫中男孩的父親約翰・喬治・蘭姆頓(John George Lambton)委託創作的。這幅畫被暱稱作「紅衣男孩」,也反映了19到20世紀初,以服裝主色來命名兒童肖像的慣例。

畫中,男孩坐在海邊的岩石座椅上,遠眺著月光,身邊的花朵象徵著他年輕的生命。然而,這位男孩在13歲時因肺結核而早逝,給人留下了深刻的遺憾。

湯瑪斯.勞倫斯爵士(1769-1830)作品〈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紅衣男
Photo Credit: 英國國家藝廊
湯瑪斯.勞倫斯爵士(1769-1830)作品〈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紅衣男孩),1825年創作。

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

第四部分展示了19世紀印象派帶來的革新觀念。最初,「印象派」一詞被用來貶低一群畫家的作品,但這些畫家卻為西方藝術史帶來了全新的風貌。

在這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克洛德・莫內(Oscar-Claude Monet)、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文森・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等人。他們透過對光線和色彩的獨特處理,以及對形式和結構的突破性嘗試,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繪畫風格,為藝術界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

塞尚的〈畫室中的火爐〉(The Stove in the Studio)據推是在巴黎生活匱乏時期的習作之一。這幅早期作品展現了塞尚獨特的視角和對形態的關注,其中包括了不同尋常的視角、粗陋的生活用品和牆上的調色板。

畫面以正面偏高處的角度呈現,中心是一個鍋子和爐子,後面是一塊繃著畫布的畫板;桌子上的花瓶插著花,牆上則掛著調色板和一幅小小的畫。觀者彷彿透過畫家的眼睛,細緻地觀察著畫室中簡單的日常物品。

保羅.塞尚(1839-1906),作品〈畫室中的火爐〉約1865年創作。圖片版權
Photo Credit: 英國國家藝廊
保羅.塞尚(1839-1906),作品〈畫室中的火爐〉約1865年創作。

而在這展區絕不能錯過的作品,當然也包括梵谷作品〈長草地與蝴蝶〉。

梵谷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因健康問題而住院治療的期間,創作了〈長草地與蝴蝶〉(Long Grass with Butterflies)。這幅作品展現了他獨特的筆觸,透過不同形狀和色彩的應用,呈現出一幅具有抽象意味的畫作。

梵谷晚年時在醫院裡,經常以俯瞰院內「廢棄花園」的景象為主題進行速寫和繪畫。1890年5月,他曾寫信給弟弟西奧,提到自己剛完成了兩幅「剛割完的草地」的畫作,而〈長草地與蝴蝶〉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儘管畫面中沒有地平線或天空,但高角度的視角卻營造出一種深度感。不同長短的筆觸交錯著綠、黃、褐色,並穿插著藍色和淡紫色,其中飛舞著白色小巧的蝴蝶,共同呈現出一幅引人入勝、直觀的自然風景。

文森.梵谷(1853–1890)作品〈長草地與蝴蝶〉,1890年創作。圖片版權:
Photo Credit: 英國國家藝廊
文森.梵谷(1853–1890)作品〈長草地與蝴蝶〉,1890年創作。

而說到印象派,當然也不能漏掉莫內。在這次的展覽中,我們也能看見其名畫〈鳶尾花〉(Irises)。1883年,莫內在巴黎西北部的吉維尼購置了一座房子,建立了寬敞的畫室和廣闊的花園,種植了各式各樣的花卉,包括多種鳶尾花。

晚年,他嘗試以獨特且意想不到的角度創作了約20幅鳶尾花系列作品。其中這幅作品似乎是從花園中橫跨荷花池的著名「日本橋」上俯瞰,花徑被繽紛的花朵環繞。

他的筆觸輕快而自由,畫布上多處未塗到顏料,色彩描繪顯得粗獷,然而這可能是白內障的影響,使他無法細緻地作畫。儘管這幅畫在莫內過世時仍留在畫室中,無法確定是否完成,但也成為他留名於世的經典之作。

透過這些畫作,觀眾能夠認識400年的西方藝術史,並從中獲得啟發,展開與藝術大師的跨時空對話。

親子導覽探索活動與數位學習資源專區

除了展覽本身,博物館還規劃了名為「穿越時空的旅人」的親子導覽探索體驗活動。

活動由專業講師引領家長和孩子們在展廳中觀察畫作細節,隨後回到工作坊教室,透過學習探索包的引導提問,從作品中的食物、服裝、住所、交通、娛樂等不同面向進行賞析,開展一段有趣而富有教育意義的西洋繪畫之旅。

有興趣的民眾,可前往奇美博物館官網報名參加,每組費用為1800元(包含本展門票)。

此外,奇美博物館還針對本展製作了「數位學習資源」,精選了15件作品進行詳細介紹,並設計了各種提問,方便民眾了解作品的特色、人物心情、背景故事等。

只需在展廳掃描QR code就能即時線上學習;同時也可以上博物館官網瀏覽完整內容。而本展也提供語音導覽和專人定時導覽服務,有興趣的民眾,也可多加利用。

獨家設計周邊限定販售

而這次展覽限定周邊商品也隨著開展同步販售,其中包括由英國國家藝廊��權、奇美博物館獨家自製的紀念禮品。

這些禮品不僅包含了翻印完整畫作的經典設計,還有摘取作品元素的創意商品,包含了明信片、海報、悠遊卡、筆記本、資料夾、磁鐵、小圓鏡、玻璃杯、保溫瓶、抱枕、野餐墊、導覽手冊、圖錄等近20種品項。商品類型豐富,包含文具、居家雜貨和圖書類,值得民眾收藏。

此外,展覽限定商品還包括了從英國國家藝廊原裝進口的托特包、傘、拼圖等,每件都是值得收藏的精品。

展覽採預約制,週末開放至晚間8:00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自5月2日至9月1日在奇美博物館舉行,展覽時間為週一至週四上午九點半至下午五點半;週五至週日則延長至晚間八點。

觀展需採取預約制,門票分為全票550元、優惠票450元,另外還提供週三藝享票,票價為1500元,並且可深度體驗展覽內容。

購票方式包括奇美博物館官網、現場售票櫃臺和Klook等平台。民眾可以提前在網上預訂門票,也可以當日前往現場購票,依據人流情況排隊入場。如欲瞭解更多展覽詳情,請至奇美博物館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