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為什麼】EP3|911事件到伊斯蘭國,恐怖主義為何從中東蔓延全球?

【國際為什麼】EP3|911事件到伊斯蘭國,恐怖主義為何從中東蔓延全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塔利班、蓋達、伊斯蘭國,當年駭人聽聞的911事件,還有接二連三的自殺炸彈攻擊,以及最近莫斯科音樂廳的恐攻,這20年來,即使美國展開全球反恐��爭,但極端組織帶來的恐懼卻還是不斷蔓延。這些極端組織,為什麼會在中東這塊土地上誕生?中東的阿拉伯人又經歷了什麼樣的衝突與紛爭,讓部分國家從此視美國為仇敵呢?國際為什麼,我們為你解惑一個難解的國際現象究竟從何而來,今天想跟你聊聊在歐美大國干預下的中東,如何層層催化極端主義,最終展開玉石俱焚的恐怖行動。

文:羅元祺

為什麼遠方的列強,都想插手中東?

在開始講極端主義興起之前,我們想先跟你聊聊中東,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讓列強們不惜大動干戈,都想佔有這塊土地呢?

中東不只是石油的重要產地,作為連接歐亞非的中心地帶,自古以來更是航運、陸運貿易往來的關鍵樞紐。因此對於各國來說,掌握中東,不只可以影響石油出口,更能在全球的戰略佈局中佔有一席之地。

今天,我們要要將視野放大到整個中東地區,繼續延伸來談談,這些西方大國究竟是怎麼把手伸進中東,最終引發極端組織的崛起。

時間拉回到20世紀初期,在一戰期間,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加入「同盟國」陣營,與英法俄等國組成的「協約國」對抗。其中,英國為了擊潰鄂圖曼帝國,不只進行了一連串非常不道德的外交行動,還簽署了《賽克斯-皮科協定》,把鄂圖曼帝國瓦解後的中東土地同時許諾給三個對象,分別是猶太人、阿拉伯人跟法國人。

根據研究指出,英法等國在中東的瓜分,幾乎是一場「殖民運動」,因為協議的內容都是有關重要港口、貿易路線、鐵路興建與石油利益的分配。

不過這樣的情況也沒有持續太久,因為主導中東瓜分的英國,後來國力在二戰期間被嚴重耗損,再加上瓜分問題失去民心,讓他們越來越無法發揮影響力,因此在二戰後逐漸退出中東舞台。

然而,英國人就算離開了,但他們捅出來的爛攤子,好比說我們上一集所提到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領土之爭」,這些事還是要有人收拾,所以在二戰之後,中東亂局的責任,就轉嫁到了主導聯合國運作的美國身上。

AE02-3圖_英軍撤離巴勒斯坦_GettyImages-815032598
Credit: GettyImages
英軍撤離巴勒斯坦

好,關於列強的權力移轉我們先說到這裡,這邊想先帶你關心一下阿拉伯人的處境。看著列強們都想來搶土地,那身為地主的阿拉伯人,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這邊我們要特別說明一下中東人民的心路歷程。當年阿拉伯人會透過大革命去推翻鄂圖曼帝國,是因為英國承諾可以讓他們建立自己的國家,但到頭來卻發現被英國欺騙,導致中東的阿拉伯人,開始出現一股反殖民、反猶太復國、反西方帝國主義的情緒,產生了「對各方都感到失望與不信任」的情感,進一步加速中東地區伊斯蘭民族主義的興起。

1-4圖_被英國人欺騙_出現反殖民PD_T_E_Lawrence_and_the
Credit: Public Domain
阿拉伯大起義

時間很快來到二戰後,歐洲列強陸續撤出,許多中東國家得以獨立建國,但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中東因為石油的大量發掘與優勢的戰略位置,使列強們都虎視眈眈,想繼續在這塊沃土拉攏盟友獲得利益,因此讓二戰後最重要的國際秩序,也就是美蘇冷戰的局面,也被延續到了中東地區。

美蘇冷戰,把伊朗跟阿富汗推向極端組織懷抱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這次說到的中東範圍,大致上會包括敘利亞到阿富汗、整個阿拉伯半島還有部分北非地區,也就是跟伊斯蘭世界高度重疊。這些中東國家,除了有美國的重要朋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還有跟美國形同水火的伊朗,以及被美國軍事介入而一團亂的伊拉克、阿富汗跟敘利亞。

從我們的描述中相信大家就可以觀察到:中東各國最大的共通點,除了都信奉伊斯蘭教之外,背後都可以找到美國在指手畫腳的痕跡。在大國利益與種族教派的拉扯下,導致中東陷入戰火不斷的局面。

當然,美國的介入也不是沒有代價,我們常常聽到的極端組織,像是阿富汗的蓋達組織、塔利班、伊拉克的伊斯蘭國,甚至是發動震驚全球的911事件主謀賓拉登,都是美國介入中東、認為伊斯蘭世界被威脅的情況下誕生的。也就是說,美國老大哥為了石油和對抗蘇聯而插手中東事務,反而成為極端主義的起源,最後自食惡果,全面反撲美國。

美國的介入,如何改寫近代中東局勢?為什麼跟極端主義的發展有關?

我們把這個問題用「內憂外患」的概念來進行分類,中東不只有猶太人、阿拉伯人、波斯人之間種族紛爭的「內憂」,歐美大國都想來搶利益的「外患」其實更為關鍵。

首先,我們要為大家介紹,有兩個深受「外患」影響的國家,使他們後來分別成為極端組織的軍火供應商還有藏身地,也就是伊朗跟阿富汗。

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形成兩大勢力的全球對抗,開始在中東拉幫結派。獨立後的阿拉伯國家,像是埃及、敘利亞、伊拉克,因為對英國存在強烈的反感情緒,所以這些國家打著反對西方帝國主義、反猶太復國主義的口號,選擇跟蘇聯結盟。

而美國這一邊,為了防堵蘇聯的共產勢力向外擴張,決定組成反共的「圍堵陣線」,繼續拉攏剩下的中東國家,選擇跟沙烏地阿拉伯、約旦和伊朗這些國家結盟。

你沒聽錯,伊朗跟美國,在冷戰期間是同盟關係,而美伊關係的惡化,是中東局勢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2-12圖_伊朗燒美國國旗GettyImages-515303004
Credit: GettyImages
伊朗人們燒美國國旗

平常有在關注國際事務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近年來處處跟美國作對,並在背後支持各國武裝份子發動攻擊的,不就是伊朗嗎?是什麼原因讓這對曾經交好的盟友撕破臉,使伊朗從此走上反美之路呢?

伊朗在兩次世界大戰,一直都維持著中立國的角色,但因為二戰期間不肯與德國切斷聯繫,1941年竟然慘遭英國與蘇聯的入侵,還被佔據了波斯灣沿岸的重要石油產區、以及亞塞拜然的戰略要地。

在國際現實上,由於伊朗實在沒辦法跟已經殺到家門口的英蘇兩國抗衡,才必須選邊站,靠向美英蘇的同盟國陣營,所以當時的伊朗與其說是「親美」,更像是「不得不」與美國結盟。

在美國的扶持下,當時的伊朗國王巴勒維,不只鞏固了君主政權,也獲得許多軍事、經濟上的協助。但其實國王自己知道,依附美國是現實所需,因此為了讓伊朗盡快成為世界上有競爭力的泱泱大國,不再受列強箝制,巴勒維決定改變國家濃厚的宗教色彩,推動現代化政策,例如廢除伊斯蘭曆法、讓婦女擁有投票權等。

但是在這一連串的改革中,他卻忽略了伊斯蘭文化對伊朗傳統生活的重要性,並衍生出許多貪腐與弊案,面對異議人士不滿,巴勒維不只沒停���,更以愛國意識為藉口干預政黨政治、打壓政敵,隨後引發社會大規模的罷工示威抗議,爆發「伊朗革命」。

而正是在伊朗革命裡出現的一位關鍵人物,改變了伊朗的命運,他就是何梅尼。何梅尼這位伊朗伊斯蘭教什葉派的領袖,是造成伊朗政治轉向「反美」的重要推手。

2-6圖_何梅尼回國_GettyImages-956710190
Credit: GettyImages
伊朗革命領袖何梅尼

1979年,這個近代中東局勢變化的關鍵時刻,當伊朗國內對巴勒維的不滿情緒近乎失控、全國幾乎呈現無政府狀態的時候,何梅尼藉由自身的政治影響力,成為伊朗革命的領袖,使巴勒維王朝正式被推翻。

此外,由於國王巴勒維對美國比較友善,何梅尼更藉機把國內單純的「反對巴勒維」情緒,與「反對美國」畫上等號,讓長期對英國充滿敵意的伊朗人,在一連串的事件後,將怒氣轉移到美國身上,從此把美國視為不共戴天的仇人。

1979年的伊朗革命對近代伊朗造成深遠的影響,不僅是因為何梅尼個人的宗教主張,把伊朗從一個原先親西方、世俗化的君主國家,變成伊斯蘭教色彩濃厚的政教合一國家,更使冷戰時期美國最重要的中東盟友伊朗,從此成為中東地區最敵視美國的國家。

這種敵對的情緒一直都沒有緩和,美國軍情單位從1984年開始指控,伊朗持續在伊斯蘭世界資助激進組織對抗美國,包括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瑪斯、阿富汗塔利班,都有獲得伊朗的武器或資金。美國從此把伊朗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甚至在2002年,前美國總統小布希的國情咨文,也把伊朗、北韓跟伊拉克稱為「邪惡軸心」。

不只如此,在如今美國眼中,伊朗造成的威脅不只是資助極端組織,也跟他們「可能」具備核武能力有關。伊朗的核問題,源自於美國曾經協助發展能源用途的核技術,殊不知在何梅尼掌權後,美國卻反過來指控伊朗將規避國際監督發展核武,對外宣傳伊朗有多「邪惡」。

這樣說下來,相信大家便可以明白為何伊朗如今會成為美國的死對頭,即便伊朗到目前為止都是透過資助別人的「代理人戰爭」來對抗美國,也還沒有成功製造出美國口中的「核武」,但美國與伊朗間的關係已無法再回頭,伊朗成為隱身在中東局勢背後,對抗美國的一股力量。

「美國和安理會應該知道,伊朗不是一個會因為你們的強制決議而退縮的國家。如果你想用武力與這個國家對話,就要知道偉大國家伊朗的反應,會激烈到讓敵人後悔一輩子。」
——伊朗高階神職人員 艾哈邁德·哈塔米(Ahmed Khatami)

2-8圖_伊斯蘭色彩濃厚國家GettyImages-515553468
Credit: GettyImages
伊朗革命後成為政教合一國家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另一個受到「外患」影響的國家阿富汗。大國角力不只撕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美國在阿富汗發動對抗蘇聯的「代理人戰爭」,更意外培養出塔利班跟賓拉登這些極端主義份子,不但在中東弄巧成拙,還在往後數十年,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最後出現911事件的悲劇。

阿富汗在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捲入戰火,到了冷戰期間,阿富汗也一直是美蘇雙方想拉攏的對象,直到1978年,在蘇聯的支持下,當地激進的革命派推翻阿富汗政府,建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使蘇聯拿下「擴展中東影響力」的一大勝利。

但蘇聯也沒能開心太久,因為他們原以為可以扶植一個親蘇的政權,但是這個新的阿富汗政府,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當蘇聯的小老弟。因此同樣在1979年,在隔壁的伊朗發生革命時,阿富汗也經歷了一場政變,最後由反對蘇聯的阿明成功掌權。這個劇本外的發展引起蘇聯不滿,決定出兵阿富汗,引發「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

為了抵禦蘇聯,阿富汗許多武裝團體組成「聖戰者」反擊,甚至招募周邊國家的阿拉伯人加入。但阿富汗武裝團體與蘇聯實力相差懸殊,所以英美等國主動資助這些聖戰者對抗蘇聯,聖戰者甚至還派出代表,在美國白宮跟雷根總統會面。

但諷刺的是,這群在過去反抗蘇聯、並受到美國援助的阿拉伯人聖戰者中,也包括後來策動911事件的蓋達組織賓拉登,以及阿富汗塔利班創始人歐瑪。

2-13圖_代理人戰爭_聖戰者GettyImages-157152593
Credit: GettyImages
對抗蘇聯的聖戰者

這場長達9年的「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雖然最後聖戰者們,的確是受到英美的援助而獲得勝利,但其實他們也明白:這些西方國家並不是真心想幫助中東,而是基於自身利益考量,這些援助主要是想對抗蘇聯,並非無條件地支持中東,醞釀了阿拉伯世界對美國插手中東事務的不滿情緒。

阿富汗戰爭結束後,聖戰者雖然不再是美國的代理人,但也無力管理整個國家,甚至之後還爆發一場內戰,導致伊斯蘭武裝組織塔利班趁亂崛起。塔利班在1996年到2001年,在阿富汗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也在911事件發生後,不顧聯合國的多次要求,為賓拉登和蓋達組織提供庇護,使阿富汗成為美國911事件後發起的全球反恐戰爭中,第一個被美軍攻打的國家。

2-23圖_塔利班趁亂崛起GettyImages-1301761908
Credit: GettyImages
1996年被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

伊拉克惹事,美國藉波灣戰爭華麗登場

前面我們提到,美國改寫中東局勢導致極端主義崛起,有分成「內憂」跟「外患」兩個概念,在介紹完伊朗跟阿富汗的「外患」之後,我們來聊聊「內憂」的問題,這一切都圍繞在後來被美國推翻的伊拉克獨裁者海珊身上。

下一段,讓我們從海珊對伊朗和科威特展開的戰爭來說起,也正是因為伊拉克在中東內部惹事生非,讓一直隱身在背後的美國,不得不「華麗登場」。

在伊朗革命、蘇聯入侵阿富汗的1979年,伊拉克也發生了一樁影響中東局勢的重大事件。

3-3圖_海珊照片GettyImages-583022582
Credit: GettyImages
時任伊拉克領導人海珊

這裡必須提到一個你可能聽過的名字,也就是「海珊」。擁有軍人背景的海珊原先是伊拉克副總統,後來發動政變成為總統。由於海珊個人有著強烈的泛阿拉伯主義思想,認為阿拉伯世界應該團結起來,擺脫外界勢力影響,以及他十分渴望自己能成為中東的老大,所以在他上台後的第二年,就跟隔壁的伊朗發生衝突。

咦,伊朗跟伊拉克這對老鄰居,看不順眼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打起來呢?

伊朗跟伊拉克看起來很接近,但是從內到外都非常不一樣。種族上,伊朗是波斯人、伊拉克是阿拉伯人;宗教上,兩國雖然都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佔多數,但在伊拉克掌權的卻是遜尼派;而且兩國邊境的領土,從鄂圖曼帝國瓦解後就存有紛爭。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再繼續深入引爆兩國衝突的關鍵點,也就是宗教。

什葉派跟遜尼派,其實兩邊最大的差別不是教義,而是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後,「誰才有正統資格來領導伊斯蘭世界」的問題。關於正統性的討論,什葉派主張要是跟穆罕默德有血緣關係的人才有資格;但遜尼派則認為不一定看血緣,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是領袖。

伊朗跟伊拉克這兩個都是什葉派人口佔多數的國家,遜尼派的海珊在伊拉克成功掌權,但隔壁的伊朗,卻由什葉派何梅尼主導政局,海珊擔心境內的什葉派可能會受到鼓舞,推翻由他所領導的政府,才會決定在1980年,以兩國長期存在的邊境領土糾紛為由,派兵攻打伊朗,爆發「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持續了9年,雖然最後沒有造成兩國邊境領土的變化,但長年戰爭勞民傷財。伊拉克旁邊的科威特提供140億美元的貸款給伊拉克當軍費,沒想到伊拉克戰後缺錢,兩國的還款協商一直沒有下文。

在這樣的情況下,意外的事發生了��伊拉克還不出錢,竟然直接把科威特打下來,海珊的軍隊,在1990年8月2日越過邊境線,並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佔領整個科威特。

3-6圖_伊拉克坦克入侵科威特PD_Tankskuwait
Credit: Public Domain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伊拉克佔領科威特的舉動,幾乎引來國際上的一致譴責,聯合國安理會迅速召開會議要求伊拉克撤軍。由於伊拉克對周邊國家惹事生非不斷製造「內憂」,這次佔領科威特更是踩到了美國的底線,讓一直以來擔任中東藏鏡人的美國,不得不親自登上舞台,派遣美國海軍艦隊前往波斯灣,展開「波斯灣戰爭」,並在沙烏地阿拉伯部署美軍。

美國這次之所以會出手,除了是履行保護盟友沙烏地阿拉伯的責任、避免受到伊拉克戰火波及,更重要的還是基於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而在美國出兵後的第二年,便取得軍事勝利,順利協助科威特復國。

這場由中東「內憂」升級的波斯灣戰爭意義深遠,因為這是美國「第一次從中東局勢的幕後走向台前」。

在這之前,從扶持伊朗親美政權、支持阿富汗與蘇聯戰鬥、還有在兩伊戰爭曾軍援伊拉克,美國的主導勢力一直在悄悄滲入中東。然而直到波斯灣戰爭爆發後,美國才決定直接以軍事手段介入,還在當地駐軍,使中東正式進入由「美國全面主導的時代」,連帶引起阿拉伯世界極端主義的快速崛起。

「我們將堅持我們的立場,我們會做必要的行動與正確的事,以維持必要的和平。」
——美軍科威特特遣部隊士兵 柯蒂斯·李(Curtis Ree)

「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我們繼續遏制伊拉克,確保他不會發展他試圖發展的那種武器,過去十年來,我們成功地阻止了他發展這些武器,我們會繼續這麼做。」
——時任美國國務卿 科林・鮑爾(Colin Powell)

然而美國的駐軍,以及列強為了鞏固自身利益而採取的行動,往往忽略了中東內部民族、領土以及教派之間的微妙差異,缺乏對當地複雜社會背景的理解與尊重,使部分人民對於西方世界的不滿來到高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成立蓋達組織的賓拉登。賓拉登對於美國美其名是維護區域穩定、但實際還是為了鞏固自身利益的駐軍行動,感到非常不滿,認為「基督世界的軍隊,竟然在保衛伊斯蘭世界」,不只讓他對允許駐軍的沙烏地阿拉伯失望,也一步步鋪墊了之後駭人的「911事件」。

極端組織遍地開花,美國自食惡果

在上面一連串「內憂外患」的分析中,我們有好幾次提到了極端主義、賓拉登、塔利班、伊斯蘭國這些名詞,所以最後這一段我們就來講講,大家最難搞懂的極端主義,到底是怎麼從混亂的中東局勢,逐漸浮上國際舞台。

這裡的起點,是我們上一集提到的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也就是六日戰爭。這場以色列跟周邊阿拉伯國家的閃電戰,以色列取得壓倒性勝利,加上以色列持續屯墾侵佔阿拉伯人的土地,讓阿拉伯人開始對當時的政府失望,覺得按照傳統的政治路線,看不到阿拉伯人的未來。

再加上從1979年何梅尼催生出的伊朗反美立場、蘇聯入侵阿富汗的代理人戰爭,到1990年波斯灣戰爭美軍進駐沙烏地阿拉伯,並在冷戰結束後美國獨霸中東,這些都讓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認為,穆斯林世界將逐漸走向瓦解。這些不滿的情緒,都成為極端主義養分的來源。

最後,在1993年美國主導的《奧斯陸協議》,極端組織的不滿來到了臨界點。

雖然這份協議是想推進巴勒斯坦跟以色列的和平進程,但這等於承認以色列「合法��在阿拉伯人居住上千年的土地上建國,對數十年來為了土地,跟以色列交戰不斷的阿拉伯人來說,情何以堪?

於是,這些長久累積的歷史糾結與不滿,在21世紀初期,對美國展開最猛烈的反撲。

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遭到恐怖襲擊,造成紐約地標雙子星大樓倒塌,奪走2996條人命。這起恐攻讓美國的中東政策,甚至是整個外交決策體系都出現重大轉向,就是著名的「911事件」。

4-3圖_911事件PD_Explosion_following_the_pla
Credit: Public Domain
2001年9月11日 極端組織挾持客機撞上紐約雙子星大樓

主導911事件的賓拉登,他在1988年成立蓋達組織,目的是消滅任何入侵伊斯蘭世界的西方國家,建立一個純正的伊斯蘭國度。因為價值觀接近而獲得塔利班的窩藏,長年以來躲在阿富汗發展。而我們前面提到,賓拉登最早曾參加美國支持的阿富汗反蘇聯戰爭,卻在波斯灣戰爭對美國駐軍表達強烈不滿,加上他認為《奧斯陸協議》罔顧阿拉伯人的立場,最終讓賓拉登決定發動這起攻擊。

說到這,相信大家就可以大致理解,中東極端主義背後那複雜的成因,除了有地區內部的政治壓迫、族群矛盾之外,外部勢力的介入,尤其是「美國對中東的政策與行動」有密切關係。

二戰後,從美國主導聯合國把巴勒斯坦分給猶太人跟阿拉伯人、協助阿富汗對抗蘇聯等舉動就可以發現,美國對中東的政策核心是「破碎化」,藉由催化中東內部的各種矛盾,避免出現單一的區域強權。

4-12圖_美國推翻伊拉克海珊_GettyImages-1856197
Credit: GettyImages
美國出兵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將中東政策轉向為全球反恐戰爭,第一槍就開向當時「收容」蓋達組織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目標是推翻塔利班政權與剷除極端組織。此外,美國也在2003年發起伊拉克戰爭,因為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認為,海珊主導的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國和盟友產生威脅,必須給予打擊而出兵伊拉克,最終使海珊的狂人政權垮台。

剷除極端主義、推翻伊拉克海珊,美國的反恐戰爭就這樣打了10年,但最後竟然打出了一個恐怖主義國家「伊斯蘭國」。

2003年美國推翻海珊政權後,伊拉克政局的權力真空,讓一群本來依附在蓋達組織的勢力得以發展,那就是「伊斯蘭國」。

想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讓所有人成為正統的穆斯林,反對歐美干預穆斯林世界」的伊斯蘭國,不只開始在伊斯蘭世界攻城掠地,甚至影響歐美地區的穆斯林,透過網路宣傳進行洗腦,讓他們在歐美各國頻繁發動孤狼式恐怖攻擊,報復西方在中東的軍事行動,並把殉教當成至高無上的榮耀。

例如2017年英國國會大廈外,一名男子開車衝撞行人,又刺殺國會警察,造成6人死亡的悲劇。有不少研究指出,正是從伊斯蘭國成立之後,伊斯蘭極端主義透過網路被傳播到了全世界,進一步影響西方國家的安全。

「我認為有一些跡象表明,伊斯蘭國份子和蓋達組織有達成某種協議,將他們的行動轉移到歐洲作為替代方案,來回應國際聯軍在中東針對他們發起的行動⋯⋯現在的倫敦是許多極端組織的大本營,許多組織在他們母國是被禁止的,因此倫敦之所以被伊斯蘭基本教義的火給吞沒,我認為這是因為之前採取的許多政策所造成的合理結果。」
——政治戰略專家 阿特夫·薩多(Atef Saadawi)

4-16圖_2017_英國西敏攻擊事件GettyImages-656488070
Credit: GettyImages
2017年英國西敏攻擊事件

接續上集講應許之地,再看完今天這一集之後,對於中東戰爭,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嗎?

走過千年,中東戰火還在持續。如今所有內憂外患的衝突矛盾,可以說是具體匯集在「敘利亞內戰」當中。

這場從2011年開打至今的戰爭,各方勢力各有盤算。敘利亞反抗軍主要是趁著阿拉伯之春的浪潮,想推翻有俄羅斯撐腰的獨裁者阿薩德,但由於敘利亞緊鄰伊拉克北部,所以伊斯蘭國趁著混亂,也把勢力擴張到敘利亞境內。美國則是以反恐戰爭的名義,支持敘利亞反抗軍攻打伊斯蘭國。等於從內到外「匯聚了所有中東的矛盾」,並連帶產生難民危機影響歐洲。

4-17圖_敘利亞內戰GettyImages-457549042
Credit: GettyImages
從2014年開打至今的敘利亞內戰

說到底,在中東這塊土地誕生的塔利班、蓋達、伊斯蘭國,這些美國口中的「恐怖組織」,他���大多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想避免「外來基督文明」造成原有文化的威脅,想自主建立真正的「穆斯林國度」。如今基督教世界的領頭羊就是美國,因此才會讓所有的行動,都是針對美國而來,從此把美國深深拖入中東的泥淖之中。

但換個角度想,如果這些列強大國,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把手伸進中東,讓這塊自古以來就是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多元的土地自行發展,或許就不會產生這麼多的歷史悲劇。

這樣看來,世界的亂源到底是中東,還是這些歐美大國呢?國際為什麼,我們下次見。

【國際為什麼】是一檔從歷史觀點出發,為你解析國際事件重要背景脈絡的節目,點進影片來看看吧!歡迎訂閱關鍵評論網YouTube頻道,才不會錯過新片訊息。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施子涵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