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再看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门面”与“产链”落在哪里?

品牌日新月异,底层逻辑不易

2024年 03月 20日
引言

距离小米首款新能源车——XiaomiSU7上市还有8天;距离零跑汽车与禾赛科技签约战略合作过去了14天,前者是中国本土造车新势力之一,后者则是激光雷达智能驾驶的头部玩家;两会期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登上新华社版面,直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淘汰赛’。”

2024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依然精彩纷呈。在造车新势力月度销冠屡屡易主、某品牌倒闭传闻满天、产能过剩的争议和变化中,2024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恒定”逻辑仍在,而“选址”就是其中之一。

产业端:产链纵深叠加集群效应,擎动产业园区

近期刚结束的两会上,多位代表提出需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制造端实力雄厚。凭借其丰富的产业“长链”与巨大的终端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深度绑定承载制造的实体空间——产业园区,成为擎动��求的关键力量。

以上海为例:上海不仅坐拥上汽集团等整车企业,还聚集了禾赛科技、大陆等上千家零部件企业,形成了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链条,产业“长链”已成为上海产业园区的新兴需求动力。仲量联行发布的《上海产业园区市场发展与展望白皮书2023》显示,2021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产业园区内的租赁需求占比达到近14%。

仲量联行观察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长链”使得上下游企业寻求聚集机会的同时,不同细分赛道的企业的选址需求显现其独特的多元化特性。例如智能驾驶、车载雷达等领域企业,需要一定等级的测试路网用于技术测试落地。在上海,金桥凭借其深厚的汽车制造业基础以及相关技术测试基础设施的搭建,成为目前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度较高的板块之一。

“生产要素调配和空间运用,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全新布局考量指标;此外,周边人才资源、获得融资的便利度,以及为进一步人才所适配的配套设施和企业ESG层面表现也是重要选址考量指标。随着产销增长以及智能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更多元的产业生态。”

零售端:占领购物中心首层,流量与体验是品牌选址考量

2013年,某新能源汽车品牌将中国首家展示门店开到北京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汽车”的组合让新能源汽车不再以工业商品逻辑示人,更多的是以家用电器逻辑来进行沟通,营造更多“车-人-环境”的相融。

当造车新势力集体驶入购物中心,这一转变对后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新能源汽车体验店的空间与格局必须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选址项目的停车场需具备充电桩的安装条件。专属的长租车位、可安装充电桩的硬件设施以及可以快速开展试驾的环境是部分入驻的硬需求。此外,市口更好、业务扎实、流量更高的商场容易获得流量青睐,相反,一些原本就人气不足或者缺少硬件条件的商场,则难以抓住汽车消费这波机遇。

“去年以来,新能源车品牌倾向于保留更有竞争力的门店,同时在新店选址方面也更为挑剔。如何调配好新能源车展厅和其他业态的比例、如何增强新能源车展厅和其他零售业态之间的联动性,将是商场下一步的思考重点。”*

*部分内容摘取自仲量联行接受文汇报采访一文(《500家“商场+汽车”门店背后的新商业逻辑》)

订阅仲量联行“趋势与洞察”

立即订阅仲量联行全球房地产新闻及洞察周报,了解最新趋势。

仲有观点

仲量联行的全新小红书账号,为您呈现最新的研究报告以及洞察集锦。

仲有观点,比观点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