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碳交易市场蓬勃发展,企业如何把握绿色先机?

碳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增加竞争力的必要举措

2024年 06月 18日

化石能源是推动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动力,然而,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在此背景下,与“节能减排”技术逻辑一致的减碳以及碳中和技术得到各国政府、企业与投资者的关注,与传统节能减排技术有所区别,碳以及碳资产为核心的概念可以把价值观转化为实际收获,变成企业关注的可以量化到最终财务和投资指标的工具,换言之,“碳”本身就是一个把存在于宏观中的概念进行实践落地转化的“度量衡”。

国务院最近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动方案》(下称 《行动方案》)提出了六方面的工作举措:健全制度标准、完善价格政策、加强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引领、健全市场化机制、实施全民行动,全方位推动企业更加有效的落实碳资产管理,在成为市场参与者的同时也成为市场受益者。

全球高度关注,碳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球已有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超过59个碳交易市场,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迅猛:自2012年9月11日,广东碳排放交易所率先启动,此后至 2016年12月,陆续启动了深圳、上海、北京、天津、湖北、重庆、福建共8个碳交易试点。此外,2016年12月,四川碳市场开市,该交易所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务院有关部际联席会议备案的交易机构,也是全国非试点地区第一家经国家备案的碳交易机构。同时,在2022年3月,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碳中心)获批设立,着重于推动海洋碳汇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仍然处在发展初期,定价机制有逐步趋于成熟的空间。

  1. 碳配额的终端需求来看,随着双碳工作推进,碳排放约束将逐渐趋于严格,由此带来的碳减排需求也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碳市场覆盖范围将从单一发电行业逐步扩大到八大控排行业乃至更大范围的行业,所覆盖的全国能源碳排放将从现在的45%增长到80%左右,碳配额的终端需求将增多

  2. 交易主体来看,目前全国碳市场重点聚焦控排企业参与交易,未来可能会允许除控排企业之外的其它机构参与交易,交易的活跃度将大幅提升

  3. 配额分配机制来看,碳配额分配将由免费分配方式转为部分有偿分配(即配额拍卖),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配额价格或将随之提升

  4. 碳交易的品种来看,目前仅限于现货交易,未来或将效仿欧盟碳市场扩展到期货类产品交易,新产品的出现将促使交易量的基数倍增

  5. 总量设定和分配来看,未来在碳“双控”情景下或将采取自上而下的碳配额分配方式,严格的总量控制可能会促使碳价提升

  6. 境外碳关税政策的贸易传导机制来看,2023年5月17日生效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证书定价已将欧盟碳价、免费分配的配额量与出口国的碳价及免费分配的配额量进行关联,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实施之后或将刺激出口国对标欧盟碳市场政策,拉高出口国的碳价水平。

碳定价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政策工具,政府和公司可以将其纳入更广泛的气候战略中。它通过价格信号创造财政激励,以减少排放。碳定价将气候变化成本纳入经济决策,可以鼓励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改变,从而支撑低碳发展。总的来说,碳定价是一个有效的工具,能够推动企业和个人改变生产和消费行为,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

订阅

获取更多行业洞察?绝不错过任何更新

您将收到全球商业房地产市场的最新新闻、行业洞察和投资机会。

中国碳交易市场:已成为全球碳覆盖最大的市场,未来可期

自2017年启动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中国碳交易市场已顺利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并且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框架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超过850多家企业已将气候风险和机遇纳入其业务战略和公司治理结构中,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了20%,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覆盖范围最大的碳市场。

2023年中国碳市场运行更加稳定有序,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碳排放配额(CEA)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达到2.12亿吨和144.44亿元,较2022年大幅增长。年末CEA收盘价为79.42元/吨,明显高于上一年(55元/吨)。得益于第二个履约周期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得到改进清缴工作有序展开,因此配额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企业履约更加顺利。同时,在市场扩容、数据管理、评估核查体系建设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23年,中国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披露和监管更加规范。

第二个履约期内,全年碳排放配额(CEA)的履约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约占全年超过70%,履约清缴*仍是市场交易最主要的驱动力,当然这一现象与2022年相比有明显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企业的碳资产管理逐渐常态化。
*履约清缴:第一个履约周期是2019-2020年,第二个履约周期是2021-2022年;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期已经结束,控排企业须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1-2022年度配额清缴。

2023年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的重启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CCER重启进程加速。

2023年第四季度CCER交易需求激增,全年总成交量达1530万吨,较2022年增长92%,价格上涨至65元/吨以上。与此同时,地方碳市场整体交易活跃度提升,但各地区表现差异明显,多个试点市场积极探索交易制度创新、市场扩容等举措,碳交易生态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纵观全年,2023年中国碳市场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CCER重启和地方市场表现亮点纷呈,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预计未来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将得到提升。

随着《行动方案》的实施,预计全国碳市场将纳入更多行业,如水泥、电解铝、石化、航空等,这将涉及更多行业和企业,预示着未来广阔的投资市场前景。碳资产通过CEA使得生产权的约束更加精准、严格, 通过CCER使得减排量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换算更加有序,碳资产的管理力求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企业应如何应对?

仲量联行认为,企业要实现碳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关键在于发展的驱动力,要逐渐从化石能源向绿色的新质生产力转变,这需要整个企业不仅从行动上和实践的变化,更需要盈利方式、管理模式和价值观的变革。

  1. 在生产权方面要做出更精细化的决策。企业要制定明确的碳排放减量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同时加大可再生能源投入,如屋顶太阳能、风电等,满足企业自身用电需求。此外,企业还要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共同参与碳减排行动,形成联动机制。

  2. 将碳管理融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关键绩效考核,将碳排放成本作为必要的运营成本进行严格管控。同时,密切关注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变动,做好碳资产头寸管理,合理利用碳交易工具规避风险。当前企业还可利用碳金融产品,如碳信贷、碳金融债券等创新工具,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产品研发、工艺优化、供应链管理等各环节全面推行低碳措施。引导消费者认识低碳产品的价值,增强企业品牌形象,形成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企业还要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的沟通合作,共同推动碳减排技术创新,为行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4. 运用好碳资产的收益权,积极探索碳金融创新,提高碳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提升碳资产的价值。

  5. 碳资产的管理依然要落到实践,建立良好的数据管理、履约管理、资产开发和交易管理,随着社会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度不断提高,碳资产的价值潜力也将逐渐释放。

碳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新趋势,正在成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碳资产的战略价值,将其纳入企业整体管理体系,并以此为抓手,推动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碳资产管理使得企业的驱动力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将实现低碳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也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展望未来,碳资产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常态,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只有深入挖掘碳资产的价值,主动拥抱绿色低碳发展,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碳资产管理必将成为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引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蒸蒸日上。

仲量联行提供端到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与专有技术,能够助力客户快速制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的服务贯穿计划、行动和管理三大维度,通过顶层战略规划、项目和交易中的具体举措以及项目优化与管理,能够助力全行业降低能源成本、确保流动性和稳定性,并做好准备化解未来风险、应对合规挑战。全球范围内,我们拥有1,000多名可持续发展专业人士,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经验超过15年。

联系 韩晶

评估咨询服务部资深董事

订阅仲量联行“趋势与洞察”

立即订阅仲量联行全球房地产新闻及洞察周报,了解最新趋势。

您的投资愿景是什么?

发现全球投资机会和资金来源。了解我们如何帮助客户实现投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