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即識的極簡美學!A. Lange & Söhne朗格進駐台北101開幕全台首家專賣店,五個關鍵明白朗格何以成為德國錶王

落址台北101三樓,錶迷引頸期盼多年的首間朗格專賣店終於現身,佔地147平方米的室內空間,提供藏家鑑賞、購錶、行銷活動等多重品牌洗禮的深度體驗。而外牆首先映入眼簾的醒目大日曆顯示裝置即是品牌最具標誌性的設計,不妨試著從這開始解讀品牌於1994年復興後,過去30年來時間與朗格製錶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眼即識的極簡美學!A. Lange  Söhne朗格進駐台北101開幕全台首家專賣店,五個關鍵明白朗格何以成為德國錶王

腕錶,訴求功能表現與藝術價值,價值的推升在於話題熱度與稀缺性,然而在全球鐘錶市場中,朗格以一絲不苟的德系鐵血精神鑄造機械性能表現並傳承家族使命,使得朗格在錶迷心中還多了點故事性,得以了解二戰後浴火重生以及致力非凡的難能可貴,如今成為藏家眼中的夢幻逸品指標。

創立於1845年的朗格,二戰中主廠房被戰火摧毀,品牌發展一度中斷,但這經歷並沒有摧毀當時品牌傳人Walter Lange的堅強意志,待柏林圍牆倒後於1990年回到故鄉重建註冊建廠,同時獲得企業家Günter Blümlein協助,於1994年10月24日發表奠定品牌重生基石的四大支柱:Lange 1、Saxonia、Arkade以及Th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加上意識到報導見刊的日期是翌日25,因此大日曆視窗上的數字均調整為25,這組特殊的數字意涵自然也成為錶迷認識朗格的第一印象。關於朗格重生後這30年來的一系列設計與工藝造詣,如何能夠成為藏家眼中的極品,Vogue透過五個關鍵字帶你賞析⋯

Lange 1 - 黃金比例的完美示範

探究朗格重生之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就是Lange 1。腕錶製作講求規矩,訴諸科學,理性應驗以及穩定精準的表現,家族傳人Walter Lange在復興品牌之路的初心不走復刻既有系列老路,而是擷取傳統注入創新來延續傳承。

Walter Lange's 1994 first collection

Lange 1自1994年問世以來,後有41mm Grand Lange 1版本加入以及第二代革新,但假如不細查整體上依舊是Lange 1印象。設計上可見,面盤上獨特的偏心走時配置像極了齒輪咬合運轉,數字尺寸相較業界同等大小腕錶設計大三倍的大日曆視窗顯示絕對醒目,以及擷取十九世紀Richard Lange發明的動力儲存顯示功能,優雅揭示動能流逝軌跡,面盤上指針軸心與大日曆視窗連線成三角,錶徑38.5mm適合多數手腕配戴,首枚Lange 1搭載L901.0手上鍊機芯,透明錶背呈現德系傳統製錶美學一覽無遺,舉凡3/4夾板、雕花擺輪夾板、法碼擺輪、鵝頸微調裝置以及黃金套筒、藍鋼螺絲等細節。然而不論是後續加入月相、兩地時間或萬年曆功能,面盤上整體配置依然和諧,證明Lange 1禁得起時代考驗足以是一枚Icon。

HyperFocal: 0Lange Uhren GmbH

Datograph - 25年計時碼錶功能不斷革新進化

望眼現今錶壇的極致,在計時碼錶功能類型款式中,要非追捧Philippe Dufour,則是朗格Datograph,關鍵在於機芯性能美學兼具,操作直覺而且面盤配置簡約易讀,完全符合藏家所追求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的條件。儘管Datograph問世比重生的四大支柱晚了五年發表,然而憑藉著自製機芯的實力(L951.1),加上2012年Datograph Up/Down生力軍的加入,該系列可說是常保炙手可熱的程度。

2024是Datograph的大年,這歡慶25歲生日的旗艦設計,今年推出限量125枚白K金藍面Datograph Up/Down以及限量50枚蜂蜜金夜光Datograph Perpetual Tourbillon萬年曆陀飛輪腕錶,讓人在追分奪秒的人生中試圖捉住永恆。

白K金藍面 Datograph Up/Down

蜂蜜金夜光 Datograph Perpetual Tourbillon 萬年曆陀飛輪腕錶

深究Datograph,字面上顧名思義可知結合日期(Date)與計時碼錶(Chronograph)兩大功能,同時具備飛返計時,搭載導柱輪裝置、大日曆視窗顯示功能。過去25年之中,朗格計時碼錶功能研發不斷革新精進:2004年加入雙追針計時碼錶功能、2006年推出飛返計時結合萬年曆功能、2012年帶來具備60小時動力儲存的Datograph Up/Down、2018年獻上三追針計時碼錶功能款式,甚至在2023年推出全然運動風格的Odysseus Chronograph,皆足以說明朗格在計時碼錶的努力與突破不遺餘力。

大日曆視窗 - 關鍵賣點的本體之一

回想過去30年鐘錶界的劇烈變化,任誰都無法逆料大日曆視窗顯示會成為設計上的賣點。朗格在1994年重生發表的四大支柱裡,除了Th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都配置大日曆視窗,開宗明義宣示大日曆視窗成為標配。擷取自原鄉Dresden Semper歌劇院數字鐘,強調數字尺寸(字級)乃是同等大小腕錶設計的三倍大,調校設定亦無需透過錶冠,經調校紐推進即可。結構上採用十字與圓盤兩個獨立數字盤組成,經由輪系設計搭配呈現最準確的日期顯示。

傳統元素 - 3/4夾板、黃金套筒、藍鋼螺絲

朗格腕錶在藏家眼中不僅止於精密工具,同時也是追求極致完美的藝術品。其時間藝術表現在美學設計、工藝細節與機芯的究極。

朗格創始人Ferdinand Adolph Lange在1845年建立錶廠後,便有系統地改善機芯設計,像是為了避免當時機芯維修組裝經常遭遇夾板位置變動而需重新調校,他為確保製作品質而研製可結合重要齒輪樞軸的上夾板,讓各軸承的位置因而固定,有效且精準加快組裝過程,直到1864年夾板設計足以覆蓋機芯的3/4,最終確定3/4夾板的誕生。自1990年起,3/4夾板再次成為朗格腕錶的經典標誌。夾板以未經處理的德國銀製成(含銅、鎳、鋅之合金),除了十分穩定、耐蝕之外,還會隨時間呈現出具保護作用的金黃色綠鏽,無需再另外添任何電解防蝕塗層。夾板飾上格拉蘇蒂羅紋,完美襯托固定黃金套筒的熱藍鋼螺絲,以及內嵌的紅寶石軸承。3/4夾板實是向薩克森精密製錶業創始人的致敬之作。

關於黃金套筒結合紅寶石軸承,預防寶石破裂時更換方便,搭配300度燒冶螺絲,最後在表層形成菊藍亮澤,不論是追求細節或美感表現皆是臻於完美的極致追求。此外,德系機芯傳統元素亦可見雕花擺輪夾板與鵝頸微調裝置,於機芯組裝上何嘗不是與3/4夾板相互呼應著。

雕刻裝飾工藝 - 手工打磨拋光修飾

朗格吹毛求疵的程度不放過任何一個點線面,讓藏家能夠為此腕錶收藏動容且能細細品味鑑賞。之於朗格而言,任一零件的手工打磨拋光修飾都是必須的,因為在透明後底蓋之下任一零件細節都可以放大檢視。關於羅紋(Ribbing),朗格不稱之為日內瓦波紋(côtes de Genève),因為源自德國工藝的堅持,此外太陽放射紋、珍珠圓點打磨、拉絲拋光、倒角修飾等細部處理都是一個環節一個手工處理的堅持,值得藏家再三檢視賞析。擺輪夾板手工雕花也是人手製作,呈現每一只腕錶皆是獨一無二的製作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