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移动应用 • Apps

時政

中國兩任國防部長被開除黨籍軍籍

2023年,李尚福將軍(中)在新加坡舉行的歡迎儀式上。他在去年大部分時間裡擔任中國國防部長。

How Hwee Young/EPA, via Shutterstock

2023年,李尚福將軍(中)在新加坡舉行的歡迎儀式上。他在去年大部分時間裡擔任中國國防部長。

李尚福和魏鳳和被指收受「巨額」賄賂及其他腐敗行為,違規為他人謀取人事利益,損害軍隊裝備建設。這可能引發更廣泛的調查,可能會有更多軍隊官員落馬。 閱讀更多

  • 中國網路信息戰新策略:異見作家鄧聿文之女遭網暴

    鄧聿文16歲的女兒在各個社交平台被誣陷為吸毒者、縱火犯和妓女。中國長期以來一直通過網路攻擊詆毀批評人士,但把他們的未成年親屬作為目標是一種升級。

  • 習近平如何將系統性控制嵌入中國人日常生活

    習近平引用毛時代的「楓橋經驗」來發動群眾和警察一起消滅對黨的挑戰,利用科技手段和大量人力將監控系統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加強了當局的鎮壓能力。

  • 習近平五年來首次訪問歐洲,尋找戰略機遇

    習近平精心選擇了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三國,它們在不同程度上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持懷疑態度,視中國為必要的平衡力量,並渴望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

  • 拜登與習近平通話,談及台灣、貿易等問題

    白宮稱兩國領導人進行了「坦誠和建設性」的對話,內容包括台灣問題、中國在烏克蘭戰爭期間對俄羅斯的支持等。在兩國試圖穩定關係之際,此次通話是一個重要標誌。

  • 盤點香港知名民主活動人士現況

    2019年抗議以來,北京對香港進行了大規模鎮壓,打壓反對派。「23條」立法幾乎沒有遭遇任何阻力,因為最敢言的民主活動家和立法者不是被關進監獄,就是已經自我流放。

  • 悲觀情緒蔓延,「23條」後香港何去何從

    23條迅速通過,北京極力將香港推離西方,要求它接受習近平領導的政治文化和民族主義熱情。外界和香港居民對這座城市能否保持推動其繁榮的活力和生機悲觀失望。

  • 從「只生一個好」到「三胎更比二胎強」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通過強制墮胎和巨額罰款來限制生育,但現在,政府開始藉由街頭標語、流行文化和公共藝術來推廣「生育文化」。這種宣傳突變遭到了廣泛的嘲笑。

  • 中國經濟低迷,習近平為何仍自信「東升西降」

    經濟陷入低速增長,外交壓力持續增大,人口減少並面臨老齡化……外界認為中國危機四伏,但習近平似乎仍然確信,自己擁有超越西方競爭對手的正確路線圖。

  • 北京壓力下香港快速推進「第23條」立法

    「第23條」一直是香港公眾不滿的根源,根據草案,該法可能對叛國、叛亂和勾結外部勢力者處以無期徒刑,旨在進一步遏制異議。港府欲儘快通過法案,立法者已開始審閱。

  • 新新世界

    被取消的總理記者會:中國改革時代的最後痕跡

    總理記者會常年備受關注,人們希望從中找到經濟政策的變化跡象甚至高層權力博弈的蛛絲馬跡。它的取消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嚴峻形勢,更彰顯了習的絕對權威。

  • 後新冠時代,更加封閉的「兩會」

    在開放的表象下,今年的「兩會」與會者仍需接受新冠病毒檢測,記者拿到政府工作報告副本的時間比往年更晚,簽證政策更加嚴格,代表面對提問也更加謹慎。

  • 中國年度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哪些信號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設立的5%年度增長目標雄心勃勃,但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出能夠大幅提振經濟的政策。取消總理記者會也讓人們對政府透明度提出質疑。

  • 中國取消總理記者會,逾30年傳統被終止

    總理記者會曾是讓中外記者向中國高層領導人直接提問的一個難得機會。終止記者會的決定凸顯了習近平對權力的掌控,也是中國的信息越來越不透明的又一跡象。

  • 新新世界

    從任志強到「李老師」,中國的納瓦爾尼們

    像納瓦爾尼這樣高知名度的反對派領袖在中國是不可能存在的。早在進入公眾視野之前,他們就已遭到當局的封口和監禁。但勇敢的中國異見人士從未停止反抗。

  • 中國擴大保密法覆蓋範圍,在華外企運營風險加劇

    保守國家祕密法修訂草案擴大了被視為存在國家安全風險的信息類型範圍,其中寬泛而不明確的定義增加了任意執法的可能,也加劇了外企在華經營面臨的風險。

  • 劉建超或接任中國外交部長,「戰狼」將成過去式?

    分析認為,劉建超近期在外事領域的活躍姿態表明他正為接棒下任外長做準備。他經驗豐富,言論較為溫和,對他的任命可能意味著中共不再沿襲「戰狼」外交。

  • 中國以間諜罪判處澳籍作家楊恆均死緩

    楊恆均2019年以來一直被拘留,2021年5月接受了非公開審判,最終判決和量刑多次推遲。這起案件是中澳關係緊張的原因之一,重判讓正在回暖的兩國關係再受打擊。

  • 習近平「核革命」背後的憂慮和雄心

    習近平將中國核武庫的規模擴大了一倍,核武器不再只是防禦屏障,也成為可用于震懾對手的潛在攻擊性武器。中國核力量和核原則的改變可能令中美競爭複雜化。

  • 中國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威脅:「惡意唱衰」經濟的人

    國安部要求公民不要被「唱衰經濟」的人左右,審查機構試圖恐嚇對經濟政策作出悲觀評估的人士。這凸顯出習近平對構成國家安全威脅事物的定義愈發寬泛。

點擊下載iOS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iOS APP 點擊下載Android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Android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