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們最新的《交易錄》特別報告的一部分,內容是關於塑造未來幾十年的趨勢。
「人口就是命運。」
人們常常引用法國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的這一表述,它表明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僅靠這幾根人口趨勢線決定。想了解未來20年中美之間的權力動態將如何變化?經濟學家會讓你去看這兩個國家的人口統計數據。(中國經濟很可能在2028年超過美國經濟,但按人均計算仍然較低。)
想知道未來20年我們需要開採多少鋰來製造電池?人口數據很可能會提供答案。(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我們可能需要目前使用量的13到42倍。)以此類推。
廣告
預測未來可能是徒勞的。但是,在使用人口統計數據來評估未來二十年的機遇和挑戰方面,商界和政界領導人做得還不夠。我們都忙於處理此時此地、下個季度和明年的事情。
當然,人口統計數據無法發現流行病或其他危機。雖然這樣的事情在當下讓人感覺天翻地覆,但並不常見。
當《交易錄》於20年前——即「911」事件之後——開始發布時,預言家認為旅行可能會一直減少下去。確實,襲擊發生後,航空旅行可能徹底改變了,但在幾個月內,航空旅行的增長又回到了正軌。為什麼?人口數據有答案。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並且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居住在方便去機場的城市。再加上人類喜歡群居的特性,預測未來的一些因素變得幾乎像數學公式。
人口統計數據對未來無法預測的一個方面是技術創新。但即使是技術創新,它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比我們有時意識到的要慢。彼得·泰爾在2013年有一句名言:「我們想要會飛的車。但我們得到的是140個字符。」
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如果你在20年後的2041年醒來,會有什麼不同?以下這些基於數字的思路不需要水晶球的魔法。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預計到2050年,世界上約有70%的人口將居住在都市區。
廣告
這意味著大多數城市將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道路、公共交通和廢物處理將需要大規模擴建和升級。每個人平均每天產生約2.2公斤垃圾,高於1980年的1.66公斤。但由於技術的發展,這裡出現了另一個趨勢: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數據,垃圾中紙和紙板從2000年的8770萬噸下降到2018年的6740萬噸。
我們也將需要更多的能源。
在中國海安一個魚塘內建造的光伏電站,電氣工人正在檢查太陽能電池板。
在中國海安一個魚塘內建造的光伏電站,電氣工人正在檢查太陽能電池板。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根據各國人口數量和消費模式,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比2015年多28%;按照我們目前的發展軌跡,美國大約42%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
這些電力將在哪裡產生?太陽能可以在幾乎無人居住的寬廣陸地上發電並輸送到人口中心,這是伊隆·馬斯克五年前提出的關於中國的設想。他說,中國擁有「巨大的土地面積,其中大部分幾乎無人居住」,並指出中國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城市。「所以你可以輕鬆地用太陽能為整個中國供電。」
就像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另一個趨勢並不新鮮,也不會消失:按需獲取一切。技術讓我們期待商品和服務在按下按鈕後就能送達,通常只需數分鐘時間。這可能會改變房地產,尤其是目前在城市中用於零售業的空間。隨著公司努力實現即時交付,他們需要將物品存放在離客戶越來越近的地方。房地產投資者已經在考慮如何在每個街區創建迷你倉。城市人口密度可能會影響農業和食物的運送。為了快速向客戶提供新鮮農產品,曾是一些初創企業夢想的垂直農業——在可控的溫室環境下種植——可能會成為新現實。
還有,我們的壽命越來越長。聯合國預測,在美國,我們的預期壽命很可能到達82.4歲,而目前為79.1歲。這對醫療保健公司和其他服務老年人的公司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多活三年會更貴,這將對工作和儲蓄產生影響。據城市研究所稱,政府「預測表明,到2040年,每個社會保障受益人將受益於2.1名勞動者,低於1970年的3.7名」。
廣告
企業家、行業領袖和政策制定者已經在努力解決人口數據表明擺在我們面前的一些問題,無論是想辦法激勵農民固碳、使用保險作為減少煤炭產量的工具、改造發動機以減少重工業供電的能源消耗,或者制定有助於規定守則的法律。
那元宇宙呢?加密技術?被機器人搶走工作?人工智慧接管一切?人口數據無法回答這些問題。所有這些事情都可能發生,但2041年的生活也可能看起來就像今天——說不定那時候已經有了會飛的車。